其實,大明軍隊的屯兵制之所以會建立,明太祖的初衷也是為了造福百姓,希望大明的軍需用度由軍戶自行解決,避免再騷擾民戶。
可惜明太祖並不清楚商界的規則,商人的本質是追逐利潤因此豈會把利潤讓給百姓,也忽視了大明衛所武官的私慾,想不到衛所的武官會趁機欺壓奴役軍戶,大肆兼併軍戶的土地,使得衛所制逐漸衰敗。
朝代的皇帝都不喜歡增加稅賦,而且還是被視為與民奪利的商稅,這樣會被外界認為是一個不顧百姓死活的昏君。
況且,朝堂上的那些文官肯定也會阻止這件事情,先不說他們與地方上的商賈關係密切,單單為了提升“心繫百姓”的名聲也要反對提高商稅,根本就無視大明的實際情形,因此要想動商稅並不容易。
“皇上,既然太祖皇帝對商稅有定製,那麼依臣之見朝廷可以從海外貿易的關稅來入手,太祖皇帝並沒有對海外關稅下有定製,可以任憑皇上裁定。”
李宏宇知道萬皇帝不會動商稅,畢竟大明以前的皇帝都沒打過商稅的主意,故而他也不好開這個先河,以免受到外界非議,因此沉吟了一下後提出了一個建議。
“海外關稅?”萬皇帝聞言雙目頓時閃過一絲詫異的神色,萬萬沒想到李宏宇竟然打海外貿易的主意,隨後皺著眉頭問道,“你可知一年海外關稅有多少?”
“回皇上,臣不知。”李宏宇聞言搖了搖頭,一本正經地回道,這可是大明的機密事宜,他就算知道了也不能說出來。
“朕可以告訴你,自朕登基以來,海外關稅徵收最多的一年只有三萬五千兩,你認為朕要增加多少稅率合適?”萬皇帝盯著李宏宇,神色嚴肅地問道。
“三……三萬五千兩?”
李宏宇聞言頓時怔在了那裡,臉上浮現出愕然的神色,他萬萬沒想到堂堂大明一年的海關關稅只有區區的三萬五千兩,這……這簡直太搞笑了,簡直連那些海外小國都不如,傳出去的話還不被人笑掉大牙。(未完待續。。)
第兩百零三章 海關
“皇上,如今海上貿易繁盛,海外諸國與大明商事頻繁,雖只有月港一處貿易關口,可稅金無論如何也不會只有區區的三萬餘兩!”
經過最初的驚愕後,李宏宇回過神來,神色詫異地望著萬皇帝說道,“依臣之見,月港的關稅一年至少也有一百萬兩才對,否則先帝的海關豈不是白開了!”
李宏宇所說的先帝自然指的是萬皇帝的父親隆慶皇帝,隆慶皇帝雖然僅僅在位六年就英年早逝,但他卻做出了一件在大明史上極為有史意義的大事,那就是開放了大明的海禁,允許民間百姓進行海外貿易,俗稱“隆慶開關”。
鑑於明初倭寇對大明沿海地區的騷擾以及涉足民間海外貿易,明太祖於洪武四年詔令“瀕海民不得私自出海”,正式拉開了海禁序幕,大明與海外的貿易只剩下了與藩屬國之間的朝貢貿易。
永樂皇帝登基後雖有鄭和下西洋之舉,但性質仍屬朝貢貿易,而且是白花花地往外掏銀子,並嚴令“原有海船者,悉改為平頭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嘉靖倭亂髮生後,明朝朝野曾發生過一場禁海問題的爭論,就是否放棄傳統的“海禁”政策,是否開放本國商民的海外貿易爭得不可開交。
雖然很多官員認為“海禁”是祖制不能更改,但還是有一些有識之士看到了“海禁”乃產生海寇的根源,極力主張開放“海禁”以根除海寇。
隆慶元年二月,隆慶皇帝登基不到一個月,就詔告群臣說:“先朝政令有不便者,可奏言予以修改。”
於是福建巡撫上書“請開市舶,易私販為公販”,所謂的私販指走私商,而公販指合法商人。
隆慶皇帝當即批准了這一奏請,宣佈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百姓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
為此,隆慶皇帝開放了福建漳州府月港,並以月港為治所設立海澄縣,設立督餉館,負責管理私人海外貿易並徵稅。
督餉館對民間海外貿易管理的內容主要有:出海貿易的船隻不得攜帶違禁物品;船主要向督餉館領取船引並交納引稅。
值得一提的是,對倭國的貿易仍在禁止之內,所有出海船隻均不得前往倭國,若私自前往則處以“通倭”之罪。
“一百萬兩?”萬皇帝的嘴角閃過一絲冷笑,冷冷地望著李宏宇說道,“你是說,朕派往那裡的稅監給貪墨了?”
“皇上恕罪,臣萬萬不是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