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也城高牆厚兵力眾多,一旦堅守大順軍無可奈何。
“稟皇上,大事不好了,居庸關監軍太監杜之秩、總兵唐通投向了李闖叛逆,現在李闖匪軍已經向京城襲來。”
崇禎皇帝正在權衡南巡的利弊時,一名內侍忽然急匆匆地跑了進來,神色驚慌地跪在地上向崇禎皇帝稟報。
“什麼?”崇禎皇帝聞言頓時怔在了那裡,臉上滿是匪夷所思的神色,萬萬想不到杜之秩和唐通竟然會投降大順軍。
要知道居庸關是京城抵擋大順軍的最後一道關隘,一旦居庸關失陷,那麼大順軍將會一馬平川地直抵京城。
“無恥小人,無恥小人!”經過最初的錯愕,崇禎皇帝回過神來,用力一拍桌面後站起身,面色鐵青地說道,如此一來等於把京城拱手送到了李自成的面前。
“禁軍呢?朕派到居庸關的禁軍呢?”隨後,崇禎皇帝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瞪著那名報訊的內侍喝問道。
自從宣府和大同守將投降大順軍後,崇禎皇帝為了加強居庸關的防護,把城外禁軍大營的兩萬禁軍調到了居庸關防守,這可是他手裡最後剩下的軍事力量。
兩年前的松錦大戰,禁軍折損兵力近一半,由於禁軍挑選人員非常嚴格,所以現在只恢復了兩萬人的編制。
崇禎皇帝不相信禁軍也會跟著杜之秩和唐通等人叛變,難道禁軍被大順軍給消滅了不成?
“回皇上,杜之秩和唐通偽造聖旨,把禁軍調去了紫荊關,然後開關投向了李闖匪軍。”那名內侍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神色緊張地答道。
“可惡!”崇禎皇帝聞言頓時氣得滿臉通紅,早知道他就讓禁軍留在京城固守,現在可好,禁軍被騙去了紫荊關,無法及時回援京城。
“快,緊閉城門,召集各部院大員前來議事。”隨後,崇禎皇帝面色陰沉地吩咐道,他現在恨不得把杜之秩和唐通千刀萬剮。
“諸位愛卿可有何退敵良策?”等京城的文武大員來到乾清宮後,崇禎皇帝把居庸關失陷的訊息告訴了眾人,然後神色嚴肅地說道。
得知杜之秩和唐通竟然投敵,現場的文武大臣莫不面露驚恐的神色,他們原本還指望著居庸關擋住李自成的大順軍,未曾想大順軍竟然如此輕易地就拿下了居庸關,如此一來京城豈不危矣。
“皇上,事態危急,請皇上速速南狩!”經過最初的錯愕,一名瘦高個大臣向崇禎皇帝一躬身,急聲說道。
南狩與南巡的意思一樣,都是讓崇禎皇帝到南京城去,免得陷入險境。
“皇上,此舉萬萬不可,現在是與匪軍交戰的關鍵時刻,皇上一走勢必導致軍心不穩。”隨後,另外一名壯實大臣表達了不同的意見,“況且,一旦被匪軍追上,後果不堪設想。”
“京城現在已經成了一個死地,皇上只要輕車簡從,匪軍豈能追上?”瘦高個大臣聞言頓時開始反駁道。
“現在南京勤王之師就在路上,只要咱們固守京城,等勤王之師一至危局即可解開!”壯實大臣不甘示弱地反駁道,“你讓皇上出城,居心何在?”
“本官一片赤膽忠心,天地可鑑,你休要羞辱本官!”瘦高個大臣頓時怒了,指著那名壯實大臣呵斥道。
“應該即刻南狩,皇上坐鎮南京指揮全域性。”
“不能走,路上出了岔子誰能擔起這個責任?”
……
隨著瘦高個大臣和壯實大臣怒目而視,現場的大臣們立刻分成了支援兩人的兩派,相互間爭吵不休,使得乾清宮大殿裡頓時成為了一個吵鬧的菜市場。
崇禎皇帝皺著眉頭望著眼前的一幕,臉上浮現出無奈的神色,心情失落到了極點,這都什麼時候了那些大臣還有心思打嘴仗?
“稟皇上,李闖匪軍已經抵達城外。”就在那些大臣們喋喋不休地爭吵時,一名內侍快步走進大殿,尖著嗓子向崇禎皇帝稟報。
此言一出,大殿裡頓時安靜了下來,先前吵得不可開交的大臣們不由得面面相覷,臉上滿是驚恐的神色。
這一下,兩派大臣也不用再爭了,崇禎皇帝就是想走都走不了。
崇禎皇帝隨即起身,面無表情地離開,與其聽那些大臣們爭吵不如出去透透氣,反正那些人也不會拿出什麼有用的主意來。
現場的眾臣紛紛躬身恭送崇禎皇帝,等崇禎皇帝走後一鬨而散,三五成群地走出了乾清宮大殿,低聲議論著京城被圍一事。
“唉,好好的江山為何成了這般模樣,難道朕做錯了什麼上天要懲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