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
午夜時分,崇禎皇帝來到乾清宮內的一座涼亭,仰望著天上的星辰淡淡地嘆道,他不可謂不勤政,可為何大明卻淪落到了這般田地。
“那些人只會陽奉陰違,爭權奪利,欺上瞞下,誤國,誤國呀!”隨後,崇禎面色一寒,咬牙切齒地說道,他口中的“那些人”自然指的是那些在大殿上吵得不可開交的文武大臣。
“皇上,若忠賢在,時事必不至此!”聽了崇禎皇帝的這句感慨,躬身立在一旁的曹化淳不由得開口說道。
“魏忠賢!”崇禎皇帝的臉色頓時就是一黯,眼前浮現出了那個曾經被他深惡痛絕的“權宦”來。
當年,年輕氣盛的崇禎皇帝一是受到了東林黨官員的矇蔽認為有著“九千歲”稱號的魏忠賢是一個禍害,二來他太過自負認為能駕馭東林黨和朝臣,故而最終殺了魏忠賢來安撫東林黨。
可如今看來崇禎皇帝確實是錯了,魏忠賢死後全國商稅驟減,使得崇禎皇帝不得不加收田賦,進而導致百姓怨聲載道,造反迭起。
要是魏忠賢在的話,百姓的日子雖苦但也不至於到要起來造反的地步,朝中的文武官員也不敢肆意欺瞞他。
“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崇禎皇帝的口中緩緩說出了八個字,他想到了天啟皇帝臨終前叮囑他的事情,要他重用魏忠賢。
以前,崇禎皇帝還不能理解這八個字的意思,以為天啟皇帝是要給魏忠賢謀一條後路。
可現在他明白了過來,朝臣們越是恨魏忠賢那麼意味著他們對魏忠賢越忌憚,魏忠賢就是一把對付朝臣的利刃,唯有其才能降服朝堂上那些奸詐的文武官員,進而使得皇帝的政令順利執行,確保大明的利益。
說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