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的知識,還要看一點營養學方面的書,起碼要明白一些基本道理。我們在食用一些食品的時候,要看看食品包裝上的說明書,知道其中都有哪些成分。我們要知道,食品越天然越好,因為這才是順應自然,這才是天人合一。
正確理解順應自然:缺什麼補什麼對嗎
對於順應自然,我們要正確理解,而不要曲解。比如“吃什麼補什麼”這句話對不對?還有句話叫“缺啥吃啥”,體內缺什麼就吃什麼,這句話對嗎?或者反過來理解,你這個人有什麼愛好、你想吃什麼,說明你體內缺什麼。甚至有人說,你這個人喜歡抽菸說明你體內缺煙。大家怎麼理解這句話?中醫講順應自然、天人合一。既然是順應自然,我想抽菸我就抽好了。我們怎麼理解這些觀點?
中醫醫聖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叫《傷寒論》,一部分叫《金匱要略》。在《金匱要略》第一篇裡有上下兩條,上條說“五臟病各有所得者愈”,意思是你想吃什麼說明你的臟腑需要什麼,吃了後你的病就逐漸好了。下條說“當隨其所得而攻之”,意思是你喜歡什麼我就攻什麼。“諸病在髒,欲攻之,當隨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與豬苓湯”,有的人口渴,口渴還要利尿,因為你體內溼氣太大了,喝得太多了。這個時候喜歡吃什麼喝什麼,或者別的愛好,不是說體內真正的缺乏,而是一種病因,會引發或者加重病情。比如豬苓湯證本來就是體內有水邪和熱邪互相糾結在一起導致人體不舒服,這時候患者喜歡喝水,喝水越多當然越加重體內的水邪,這時候的治療方法就是要利水,要清熱。病人口渴想喝水,醫生還要利水來治療,這就叫做攻其所得。
第一講 天人合一是養生之本(10)
所以對於“順應自然”這句話,我們要辯證地看,不能教條。有些需求,順應它,就能保證身體健康;但有些需求,比如吸菸、酗酒、吸毒、嫖娼、網癮、早戀、婚外戀、喜歡生冷油膩食物、異食癖等,就不能按“缺什麼補什麼”的觀點來滿足,因為這些都是有悖常理的。我們所說的順應自然是發自內心的,是正常的人體需要,而不是異常的、超常的,更不是病態的需求。
養生小整體觀念——人身亦一小天地
天人合一是大整體,中醫學理論中又講“人身亦一小天地”,意思是強調人的身體本身就是一個小世界、小社會,人的臟腑、經絡、氣血、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等都是互相聯絡、互相影響的。相對於天人合一這個大整體,我們不妨把人的身體稱為小整體。
比如中醫的舌診,為什麼透過看舌頭就能看出身體的很多問題呢?那是因為舌頭透過經脈直接或者間接與五臟相通。所以《臨證驗舌法》說:“據舌以分虛實,而虛實不爽焉;據舌以分陰陽,而陰陽不謬焉;據舌以分臟腑,配主方,而臟腑不差,主方不誤焉。”意思是說根據舌診來判斷人體的虛實,一般是不會有錯的;根據舌診來判斷陰陽的屬性,一般也是不會錯的;根據舌診來分析人體臟腑存在的問題,進而確定食療或中藥的配方,準確率也是很高的。當然,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單純依靠某一種診斷方法都是不夠全面的。但是,與脈診的“在心易了,指下難明”(心裡好像明白,用手指頭一號脈就常常不好分辨)相比,舌診還是客觀實在得多,較為容易掌握。
醫生無論是在看病的時候,還是在給人養生保健調理的時候,一定不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要見頭不見尾,對於身體某個部位的症狀,一定要考慮到身體這個整體。所以老百姓都知道“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錯的。這也是為什麼中醫歷來有“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等靈活的診治方法的原因。
看內科還是看外科
在南懷瑾大師的書裡有一個笑話,意思是這樣的:有個人把假牙掉到嗓子裡了,於是就去看喉科。正看著呢,假牙又掉到食道里去了,醫生說去看食道科吧。去食道科後,發現假牙已經掉到胃裡去了,於是又去檢查胃。在檢查胃的過程中,假牙又掉到腸子裡去了。等檢查腸子的時候,發現假牙馬上快到肛門了,於是就去看肛腸科。肛腸科大夫一眼就看到了假牙,說:“喲,你這裡怎麼有顆牙呀,你應該去看牙科。”
這只是個笑話,卻正說明我們在平常就醫的時候不知道該看什麼科的尷尬。尤其是關於什麼病應該看內科、什麼病應該看外科,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有人說凡是看得見的病就是外科,看不見的病就是內科。那麼腎是看不見的,得了腎結石要做手術,這時是看內科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