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根據這種戰術把士兵訓練的最好的卻是陳光遠,而不是趙東雲的一大票嫡系軍官。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林永權佩服陳光遠的練兵能力也正是因為這個。
陳光遠對此卻是不以為意,他就是靠練兵這手本事吃飯的,打仗他興許幹不過那些歷史名將,但是單純的練兵他還是有些本事的,要不然當初他也不能越過眾多翹首以盼的北洋名將們擔任第五標統帶了。
林永權佩服陳光遠,其實陳光遠更加佩服趙東雲,除了佩服趙東雲的升官本事外,他更佩服的那些具有遠瞻性的戰略眼光,偌大一箇中國裡,知道機槍速射快、威力大的人多了去,但是能夠根據機槍發展出一系列機槍戰術來,甚至根據機槍進一步延伸制定出新式步兵戰術來的人卻是屈指可數。
第八十二章 吳佩孚的激動
其他的不說,單憑一個機槍交叉射擊這一戰術,就足以讓趙東雲名列當今北洋的戰術大家行列,更別說還有手榴彈的具體應用,機槍壓制掩護步兵衝鋒等等。
這些東西在後世人看來也許是尋常的,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是代表了當代最先進甚至是跨越時代的戰術,最明顯的還是機槍,趙東雲把一戰甚至二戰期間的機槍戰術給搬到今天來,讓機槍的殺傷效果提升了至少數倍。
而更讓陳光遠佩服的還不僅僅是這些,他更佩服的是趙東雲不僅僅只是嘴上說,他而是的的確確在座,為北洋創辦了四營機槍隊,一手練出了第三混成協,並且讓第三混成協進行新式戰術的訓練。
這些東西可不是尋常人就能夠做到的。
不過現在的陳光遠還不知道,讓他感到佩服的趙東雲卻是依舊皺著眉頭,對於剛才的步兵演練,他對進攻方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對於防守方的戰術應用就是有些不滿了。
一對一的兵力對比,而且還有兩挺機槍助戰,竟然也會被進攻方輕易拿下陣地,如果這只是演習前商定的結果沒什麼好說的話,那麼防守方竟然沒有在戰前部署防炮陣地、鐵絲網或者其他障礙就是嚴重失職。
雖然機槍部署的還算比較合理,但是機槍堡壘前凸之餘,由於不是那種水泥的固定堡壘,非常容易遭到敵軍火炮打擊也就算了,竟然連掩護機槍的步兵都沒有幾個,導致進攻方發起迂迴進攻,率先打擊機槍陣地的時候,竟然給幾枚手榴彈就給報銷了一個機槍陣地。
這些讓趙東雲感到相當不滿,要知道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身處遼東的第三混成協可玩不起什麼進攻,而是採取防守態勢,要是防守能力不夠強的話,憑什麼阻擋俄軍的西進啊?憑什麼在日俄戰爭中玩武裝中立啊?
而在在日俄戰爭以及一戰期間,那可是防守戰的天下,防守比進攻划算也更容易,只要把陣地修起來,把機槍架起來,任憑對面怎麼攻那可都是來多少死多少的局面啊。
趙東雲還想著將來讓俄國人或者日‘本人對著自己的機槍防線發起進攻的時候,一天屠他個幾千上萬人呢,這要是防守能力不足,人家兩三腳就把自己的機槍陣地廢掉了,還玩什麼機槍啊。
趙東雲心裡頭記下一個又一個問題,不過他也不會現在就大聲指責說什麼,在今天這種公開場合上,得給手下們留些面子,以後一個接著一個解決那些問題才是為上者的做法,那種隨便看見小毛病就喝罵手下,給屬下難堪的上位者通常是影視劇裡的主角。
所以你自會看見趙東雲面帶笑容:“不錯,雖然演練還存在些許問題,不過整體上還是相當不錯的,可見諸君都是花了心思的!”
隨後他轉頭看向劉廷貴道:“今天你的炮營發揮不錯,雖然炮手還顯得生疏,發炮慢了些,不過在步炮協同這點上,做的還是不錯的!”
劉廷貴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些擔心趙東雲會對他的炮營射速過慢而不滿,現在聽到趙東雲沒有說起也終於是放心了,口中道:“全賴大人募集了一大批優秀的炮兵軍官,不然卑職也不能這麼快把炮營的架子給搭起來了!”
趙東雲聽罷點頭,這話說的倒是不錯,和步兵、騎兵編練趙東雲沒有投入太多精力不多,這炮兵的編練他卻是從頭到尾卻是一直保持關注,甚至為了解決炮兵人才的稀缺,他到處挖牆腳,好不容易的才招攬了幾個專業的高素質炮兵軍官,其中就有留日士官生第一期炮科的陸錦、留日士官生第二期炮科龔光明,此外還有好幾個武衛右軍時期的老北洋炮兵軍官。
從軍官來說,這個新成立的炮隊第三營和第三混成協的步兵、騎兵那些營不同,裡頭的軍官並不是清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