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來王英楷可是為此吃足了苦頭,當初爭奪第三協的時候王英楷就是發現了段趙聯盟的龐大威脅,所以才會費勁心思拆散段趙聯盟。
當時東北局勢緊張,他毫不猶豫的支援第三協調往錦州,並在後續阻止了第四協東調,成功打破了段祺瑞就任右鎮翼長的企圖,更讓段祺瑞和趙東雲產生了無法彌補的間隙,等到第三鎮成立時,他也是順水推舟把趙東雲推上了第三鎮統制之位。
這樣一來就等於把趙東雲拉進了北洋大佬這個小圈子裡,而王英楷知道一旦趙東雲進入了這個圈子後,嘗試到了自立山頭,成為一個派系大佬的時候,那麼他絕對不可能繼續聽從段祺瑞的吩咐。
不僅僅趙東雲不願意,他手下的陳光遠、孟恩遠等人也不會允許趙東雲繼續對段祺瑞俯首稱臣,不管趙東雲願不願意,他都會被圍繞在他身邊的一群屬下們推上北洋大佬的位置,併為了第三鎮這個小團體的利益和段祺瑞、王英楷等人發生衝突。
這樣的結果縱然讓趙東雲上位,但是對於王英楷來說卻是好事,他的最大敵人並不是剛爬起來的趙東雲,趙東雲雖然已經是一鎮統制,但是威望和影響力依舊遠遠不足,王英楷的真正敵人這幾年來一直都是段祺瑞,拆掉段趙聯盟,就等於砍掉段祺瑞一支手,在後續的爭鬥中,王英楷就能夠輕鬆不少了。
北洋派系內幾個大佬們的爭鬥,可以說是直接影響到了北洋新軍的擴軍備戰行為,這一次如果不是趙東雲不顧丟臉親自找到袁世凱求情,恐怕第三鎮就會失去那幾十門的新式火炮了。
“現在換裝了新式火炮後,原有的十六門日式架退炮怎麼處理?難道真的送回保定去?”劉廷貴面帶期望,他可是非常期待著能夠把這十六門日式架退炮也給留下來的,雖然是架退炮了,但好歹也是野戰炮啊,射速低了些不代表射程和威力不足啊。
趙東雲道:“留在我們第三鎮是不可能的了,這一批火炮從我們第三鎮退了下來後,後頭還有一群人盯著呢!”
自從嘗試到了德式管退炮的優越效能後,一大群北洋常備軍的軍官們已經看不上原來的那些老式架退炮了,未來可以預見的是袁世凱還將會繼續從德國進口新式的管退炮,至於錢從哪裡來那就是袁世凱應該考慮的問題了,和趙東雲、王英楷這些北洋將領沒有太大關係。
不過北洋常備軍不裝備這一批日式架退炮,但是還是其他大量軍隊都想要這一批火炮呢,其中就有增祺,他想要從袁世凱手裡頭把這一批日式火炮買到手,然後準備給他自己的奉天巡防營弄一個炮營出來,作為以後奉天常備軍的炮兵種子。
他和袁世凱一說後,袁世凱當即表示,這一批火炮賣給奉天也不是不可能的,除了得給出一個滿意的價錢外,還有個條件那就是這一批火炮必須裝備到錦州巡防營。
袁世凱的心思非常明確了,那就是這一批火炮是絕對不可能交付外省,而錦州巡防營這支部隊雖然名義上屬於奉天省的地方軍隊,但是督辦卻是趙東雲這個北洋嫡系軍官,也就是說錦州巡防營實際上屬於北洋體系的編外部隊,勉強也能算進北洋體系裡頭。
增祺一開始是不願意的,但是後來考慮到就算賣到了火炮,炮兵軍官甚至炮手自己都沒有,還得依靠趙東雲幫忙編練,這編入錦州巡防營裡後,估計訓練就不用自己操心了。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和袁世凱這種處心積慮增加手中軍隊不同,增祺並沒有這種想法,相反他近幾年的政治地位一直不太穩定,急切的需要政績來挽回自己的頹勢,所以他才會編練一個奉天巡防營出來,更是出錢出力請趙東雲練出來一個自己不能指揮的錦州巡防營。
他要的並不是屬於自己指揮的軍隊,他要的只是政績而已!
當他有了這種訴求後,那麼錦州巡防營的編練成功對於他來說也是一個大大有益的事情。
當即他就是同意了袁世凱的要求,並且提出了另外一項要求,那就是要求北洋派遣一部分軍官到奉天協助他展開奉天常備軍的編練工作。
在支付了這一批火炮的銀子後,這一批日式架退炮就從第三鎮被調派到錦州巡防營,對於這種結果,趙東雲一開始也是沒有預料到的,因為在他看來這錦州巡防營也是他手下的部隊啊,這麼一搞不就代表著這批火炮還留在自己手上嘛?
而且最搞笑的是,這批火炮的歸屬並沒有發生變化,還是在趙東雲的手裡,但是袁世凱卻是從增祺手裡拿了好幾萬兩銀子!
就當趙東雲忙著訓練第三鎮,錦州巡防營的時候,日俄之間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