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
趙東雲聽罷後皺眉,旅順發展好了,就代表營口發展差了,這就代表著自己能夠收取的稅收更少了。
趙東雲想了想後道:“旅順那邊我們管不著,營口受限於先天限制也很難和旅順進行面對面的競爭,不過我們的思維要開闊一些,外資去旅順我們管不著,但是大豆的流向我們還是能夠控制的,今後你們工商部還是要配合好東北大豆商會,進一步控制大豆的收購環節,我就不信他們收購不到大豆還能夠把榨油廠開下去!”
身為地主的蘇繫有著一個極大的優勢,那就是依靠政府和商會的合力,他們完全能夠控制大豆的種植和收購環節,只要掌控了這兩條,就不用擔心那些在旅順的榨油廠會和營口、葫蘆島等地的榨油廠搶奪生意了。
趙東雲是鐵了心要把大豆產業徹底掌控在手中!
愁著工商業發展的時候,趙東雲還需要把諸多精力放在財政系統整頓、土地改革上。
土地改革這玩意也不是什麼新鮮玩意了,歷史上激進的、緩和的政策都被當權者們用過了,而趙東雲本質上並不是什麼憂國憂民的人,所以他不會從什麼激進的角度來進行土地改革,進而動搖自己的統治基礎。
所以趙東雲採取的土地政策還是非常緩和的,他並沒有搞什麼均地政策,也沒有對地主進行抄家分地之類的事,他採取的土地政策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移民屯墾’。
現在東三省總人口不過一千來萬,然而東三省的土地資源是非常豐富的,足以養活數千萬的農業人口,所以從去年趙東雲入住京師後,他手下的農林部做的最多一件事就是,招募山東、直隸、河南的大量無地農民前往東三省進行屯墾。
廉價土地對於那些無地農民的吸引力是極大的,很多無地農民在農林部的引導下,拖家帶口前往東北,形成大規模的移民潮,僅僅是1907年六月到1908年六月這一年間裡,東三省就是接納了高達兩百萬人的移民。
移民屯墾,一方面是緩解了關內北方數省的土地壓力,大量無地農民的離開也是緩解了當地的貧富之間的矛盾,有效的維護了當地的社會穩定。而另外一方面更重要,那就是大量的農業人口前往東三省,導致東三省短時間內開發了大量的耕地,進一步提高東三省的大米、大豆的產量,大豆產量的提高反過來又促進了大豆一系列產業的發展。
移民屯墾是這兩年蘇系土地政策的核心,而其次蘇系的另外一項土地政策就是限租令。
蘇系已經在奉天省的幾個府縣率先展開了限租令,限租令非常簡單,那就是要地租不得超過年產量的五成。
儘管這個五成的地租從事實上來說顯得還是很高,對於減輕農民負擔的作用並不大,但是趙東雲出‘臺這一個政策的目的並不在短時間內減輕多少的農民負擔,他只是要想外界傳遞一個資訊,那就是他趙東雲要開始土地改革了,現在的限租令只是一個開始而已,後續還將會繼續採取一系列的土地政策。
趙東雲採取的這些政策算得上是一種溫水煮青蛙的模式,幾年減一點地租,同時大力引導地主階層投身工商業,希望十幾二十年以後,能夠在國內形成一個較為寬鬆的土地環境。
至於說把那些地主、富農一股腦抄家了,然後把土地分給無地農民,這種強盜土匪式的行為趙東雲心裡倒是不拒絕,關鍵是他不能這麼做啊。
當代蘇系的主要支援群體雖然說是工商階層,但實際上這些工商階層同樣出身地主家庭,那些軍官、官員們一個個都是出身地主家庭,你趙東雲要是說想要把這些軍官、官員的父母、家人抄家滅口了,人家還不得直接立馬調轉槍口把你趙東雲幹掉啊。
就跟後世的南京政府一樣,不是他們不想搞激進的土地政策,一次性解決問題從而得到大量農民的支援,而是他們不能搞。
再者,所謂的土地問題只存在封建農業社會里,只要你這個國家沒有發展為現代工業化工業,那麼總是會存在土地問題的,甭管你採取的是土地國有制還是私有者或者其他亂七八糟的土地政策。
為什麼?因為土地是有限的,而人是越來越多的,當土地無法承載人口的時候,矛盾就來了。
第四百四十三章 財政整頓
中國數千年曆史裡,可以說不管是那個朝代的土地改革,包括1949年後的土地改革,都是沒能徹底解決土地問題,它總是隔一段時間就爆發一次。而真正解決土地問題的核心其實只有一條,那就是工業化,其他什麼抄家分地,限租令都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