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執行他和王英楷以及段祺瑞以及王士珍的協議了。
站在唐山火車站廣場上,趙東雲看著腳下的這個城市,深深吸了口氣:“終有一天,我回再回來的!”
隨即轉身,身旁的李三也是連忙跟上,而隨性的軍政要員也都是齊齊隨著趙東雲登上專列,和趙東雲專列一起走的還有數輛軍列。
趙東雲要回奉天了,而他帶入關內的大量主力部隊也會隨同他一起回去!
隨著火車啟動,趙東雲的心情也是有些亂雜,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是一件接著一件,幾乎讓人喘不過氣了,而且諸多事情都是事發突然,事先根本就沒有預料到過的,比如說入關後讓眾人最為擔心的外國干涉軍沒有來,但是張之洞卻是搞出了一個南方聯邦政府,由此成為了北洋諸將的心腹大患。
最後迫使原本準備大戰一場的趙東雲、王英楷等人放下內鬥,轉而開始彙集力量南下鎮壓南方聯邦。
這些預料之外的事讓趙東雲感到非常不習慣,以往的趙東雲一直都是喜歡做計劃周全的事情,以便讓自己獲得戰略主動權,然而之前的兩個月來,他卻是感覺自己被局勢牽著走,一直只能是見招拆招,應對起來讓人筋疲力盡。
好在現在總算是把這一波變動給應付過去了,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至少在南方聯邦被滅掉之前,自己和王英楷之間的矛盾就能緩和下來,而自己也能夠繼續執行自己的發展經濟以及擴軍計劃了。
京師,王英楷道:“他真的走了?”
“的確是走了,今天早上他的專列就啟程回奉天了!”徐世昌道:“如今趙大帥已經出關,下面大總統我們是不是也該抽調一部分部隊南下了,這兩天聽說南邊其他幾個省的部隊都已經增援到了湖廣和兩江,僅僅靠第一軍和第二軍,怕是力有不逮啊!”
王英楷卻是搖頭:“不著急,芝泉和聘卿的能力我比你清楚,以他們現今手底下的兵力還吃不了虧!”
第兩百一十七章 籌建巡閱使政府
“如今我們的當務之急,還是繼續整頓好財政,然後抓好擴軍工作,爭取早日把第七師重建完畢,然後第一混成旅也要早日滿編,等這兩支部隊滿編後,我是打算再練兩個師的,番號我都已經定下了,就是第十一師和第十二師。”
王英楷著急著和趙東雲談判,除了需要時間來應對南方局勢外,也需要時間來擴軍,前段時間他和段祺瑞以及王士珍等人聯手把京師給搶了一遍,手底下拿了至少千萬兩的浮財,這有錢不擴軍可不是好軍閥。
再者他現在手底下的嫡系兵力就一個第一師,以及不滿編的第七師和第一混成旅,至於張懷芝和王汝賢,別看現在他們表面上對王英楷言聽計從,但是平時壯壯聲勢還行,到涉及核心利益的時候,王英楷可沒打算指望他們。
“你看看他手底下的三師三旅,全都是他一手練出來的,這樣的部隊才能用,才敢用!如果趙子楊沒有這三師三旅,這天津和談我等何至於連山西都保不住!”
王英楷一想到山西就是一陣煩悶,視山西為囊中之物的他沒能阻擋趙東雲的伸手後,卻也沒有閒著,他趙東雲固然可以付出代價拉攏吳鳳嶺,但是他王英楷同樣也能拉攏吳鳳嶺。
“這兩天老吳他就要路過京師了,到時候你安排安排,我要和他好好的談一談!”
王英楷還就不信他拉攏不了吳鳳嶺,就算不能徹底拉過來,也要讓吳鳳嶺不能徹底投向趙東雲,要不然的話他王英楷的戰略態勢就太惡劣了,面臨山西和奉天的前後夾擊,一旦事發就得兩線作戰,到時候不死都難。
所以儘管他對吳鳳嶺投靠趙東雲很不滿,但是也得按下心中的不滿,拿出笑臉來拉攏吳鳳嶺。
如果說天津會談誰得到了最大的好處?那肯定是吳鳳嶺了。
王英楷和趙東雲兩人的話,基本上就是避免了戰爭並保持了現狀,段祺瑞和王士珍雖然有了兩江巡閱使和湖廣巡閱使的名頭,但是要拿下這兩個地區的難度非常大,尤其是他們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南下作戰的情況下。
而王汝賢和張懷芝基本上也是保有了舊狀,總體變化不大。
唯獨吳鳳嶺,從鳥不拉屎的熱河都統換到了山西去,雖然這山西依舊需要他去打下來,但是山西新軍力量薄弱,拿下來的難度不大,不像段祺瑞和王士珍那樣南下面臨著困難重重。
所以天津和談,收穫最大的不是趙東雲或者是王英楷,而是一直處於邊緣化的吳鳳嶺。
京師以及南邊的事我們暫且先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