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的海軍部總長,則是劉冠雄,至於海軍另外一名要員薩鎮冰,則是已經被南方聯邦之張之洞招攬,成為了南方聯邦帝國政府的海軍部大臣,順手還帶去了當今中國海軍的過半海上力量,導致北方共和政府裡的海軍部目前只有少數幾艘軍艦而已。
以上諸位內閣總長有著幾個共同的特徵,第一就是他們要麼是前清重臣,要麼就是袁世凱時代裡的北洋體系內的洋務要員,第二個就是沒有徹底倒向趙東雲或者王英楷任何一方。
而至於王英楷和趙東雲手底下的嫡系文官,沒有哪怕一個坐上了內閣總長的位置,比如王英楷手底下的徐世昌,這一次也是被壓著沒辦法進入內閣,最後王英楷只能是給了他一個直隸都督來安排他。
而趙東雲手底下的多位文官要員也是沒辦法混進去內閣,比如他手底下以創辦葫蘆島工業區而聞名的熊希齡,連個工商部次長的位置都沒撈著,而其他人也是沒有類似的機會。
不過好在趙東雲手底下的地盤不小,也有足夠的位置來安排他們!
內閣成立後,依舊是按照之前的天津和談,先是更變了一系列的稱呼,比如前清的總督這個稱呼不能繼續用了,得用能夠體現共和性質的稱呼,再加上還得尊重華夏傳統之類的,所以搞出來‘巡閱使’‘都督’這兩個稱呼來代替前青島總督、巡撫。
於是乎在接下來的一系列中央任命中,各人的官職名就是發生了變化。
中央內閣任命由副總統趙東雲兼任‘東三省巡閱使’,全權主持東北三省軍政事務。
任命段祺瑞為兩江巡閱使,全權負責兩江三省之軍政事務。
任命王士珍為湖廣巡閱使,全權負責湖廣兩省之軍政事務。
除了以上的北洋四大巨頭的任命外,還有北洋內部的幾個第二梯隊軍閥的任命,比如任命張懷芝為山東都督,任命王汝賢為河南都督,任命吳鳳嶺為山西都督。
同時還有一個空有虛名的直隸都督徐世昌!
當然了,作為一個自詡擁有整個中國統治權,把南方聯邦帝國政府視為叛亂者的中央政府,北方共和政府還毫不知廉恥的任命了南方諸省的新任巡閱使、都督,比如就任命了已經被南方聯邦帝國政府剝奪職位的周馥為兩廣巡閱使,任命已經退縮到山東的薑桂題為江北都督等等。
這裡得說一說,為啥周馥會被張之洞趕下臺呢?要知道他之前可是兩廣總督啊,而且還是南方聯邦帝國的主要創始人之一,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他是周學熙他爹!
周學熙乃是北洋核心要員,他周馥雖然政見和周學熙不同,但是張之洞和端方那裡會放心他啊,這南方聯邦帝國政府剛成立呢,就把周馥趕下了兩廣總督的位置。
但是他雖然是周學熙的老爸,但父子倆政見不同,加上他還是南方聯邦政府的主要倡導者,可是很不著北洋的幾個大佬待見,所以也就沒敢回京師,而是和很多被趕下臺的軍政要員一樣,跑到上海租界當寓公去了。
不過北洋這邊本著拉攏周學熙的態度,同時也是為了噁心噁心張之洞,所以乾脆就把寓居在上海租界的周馥再一次抬了出來,任命他為兩廣巡閱使。
只是這些都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舉動,只是為了向外界表明北洋共和政府依舊對以上地區宣示主權而已,就跟後世臺灣還留著一個‘福建省政府’一樣!
北洋共和政府動作頻繁,內閣的各種詔令幾乎每一天都發出無數條!
而這裡得說一說,這些詔令並不是總統詔令,而是內閣詔令,也就是說這些命令並不是王英楷發出去的。
實際上自從鹿傳霖就任內閣總理的那一天起,王英楷就已經失去了中央行政權力,他能管的地盤實際上只有直隸一省而已,勉強還能對山東和河南施加影響力,但是絕對沒有權力去任命一省都督或者數省巡閱使。
但是話又說回來,這個共和政府內閣也只是徒有其表而已,乃是北洋諸將退出來的一個表面化產物,除了弄點虛名外,實際上並不具備全國行政權。
比如說東三省?他鹿傳霖雖然是內閣總理,但他管不到趙東雲頭上來,更加管不了東三省的軍政事務!
也正是因為知道這些,王英楷和趙東雲才沒有去爭奪所謂的大總統、內閣總理甚至內閣總長等職位,因為在北洋實際統一之前,這個共和政府就是用來看的,沒啥實際作用。
所以儘管外界對北方共和政府的動作頻繁極為關注,但是對於趙東雲來說,自從天津會談結束了後,所有的事情都已經決定下來,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