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以東北苦寒之地養這三師三旅都吃力的很。
儘管南方督撫們撈錢和辦洋務的本事差了點,但是要撈錢擴編幾個師問題還是不大的,所以時間拖的越久,留給張之洞他們的時間越多,那麼對北洋而言就越不利。
這就是王英楷等人急著進行談判的原因之一,因為留給王英楷、趙東雲等人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一旦拖延下去讓南方聯邦彙集財力和人力真的弄出來什麼‘二十六鎮北伐大軍’的話,別說王英楷得哭死,趙東雲都得跳進遼河裡頭。
現在的北洋可不是歷史上1911年到1913年之間的北洋,歷史上這段時期的北洋雖然已經開始僵化,墮落,但是最起碼袁世凱還在,他說往東,馮國璋和段祺瑞他們就絕對不敢往西,但是現在的北洋呢,說分裂都是輕的,實際上早已經是刀槍相對,相互之間都打了兩場戰爭了。
南邊各省呢,歷史1911年後甚至一直到二十年代,南方各省實際上就是一盤散沙,諸省雖然都舉著孫文的大旗,但實際上就沒幾個南方督撫聽孫文的調遣,要不然歷史上的南京臨時政府也不會這麼悲劇了。
然而現在的南方諸省呢?
南方督撫領袖張之洞是什麼人?他可是清末少數幾個值得大書特書的漢人重臣,在名望上可是和李鴻章、左宗棠同一個層次的人物,他這麼登高一呼南方的諸多漢人督撫立馬就響應了。再又有著端方為首的滿人督撫支援,這才能短短兩個月裡裡頭聯合起來搞出來一個‘中華聯邦帝國’。
在這個聯邦帝國的框架下,各省和聯邦政府之間的關係和前清類似,各省督撫雖然擁有一定的地方自主權利,但在大是大非上,尤其是軍政方面卻是聽從聯邦政府的調遣,這裡從張之洞一上臺,就罷免了兩廣總督周馥,並任岑春煊擔任兼任新的兩廣總督就可以看得出來,南方各省督撫的自主權利是無法和北方諸省的軍閥們相提並論的。
如果軍政任命還不能說明什麼,那麼從張之洞調江西新軍北上也可以看得出來,南方聯邦帝國政府對諸省的掌控力還是相當強的,至少比王英楷等人搞出來的北方共和政府要強得多,張之洞能調動江西、四川,雲貴等省份的部隊北上,但是你讓王英楷調動下趙東雲的部隊試試?
而王英楷和趙東雲等人也不都是傻蛋,自然是看出來了南方聯邦的巨大威脅,自然也明白知道北洋繼續這樣窩裡鬥,估計不用多久人家南方的北伐軍就得殺進京師了,到時候大家還混個毛啊!
在這樣的巨大威脅下,才有了這一次的天津談判,正是因為有了南方的威脅,才能夠讓王英楷和趙東雲做出了一定的讓步,以便達成聯盟協議,共同對付南方聯邦這個巨大的威脅。
“這統一了番號之後,也就要南下作戰了,這南下作戰的話,當分三路,一路從山東南下江蘇、進軍江北、江寧等兩江之地。
第二路則是沿著京漢鐵路南下,直撲武漢三鎮,擊破南方聯邦偽都!
再有第三路,則是西進山西,以保西面的安全!”
王英楷剛說完統一番號的事,就是開始說起南下作戰的事來,畢竟對於在座諸人來說,首要大事還是南下作戰,而之前的所謂籌建共和政府、統一番號實際上都是為了南下作戰而準備的。
聽到王英楷說起了這些,趙東雲並沒有立即說話,而是靜靜聽著!
王英楷繼續道:“這南下兩江一路,是為第一軍,由芝泉兄你來統帥,這南下湖廣一軍,是為第二軍,由聘卿兄你來統帥!”
這第一軍和第二軍的任命,可不是現在張口就來的,而是王英楷和段祺瑞以及王士珍來天津之前就已經是商量妥當的,如果王英楷不肯給他們南下的機會,估計段祺瑞和王士珍就得和王英楷翻臉,然後支援趙東雲入主京師了。
“至於這第三路嗎,山西那邊敵軍不多,頂多就是一個標左右的新軍兵力,這樣去的人也不用太多,讓王佔元帶著第七師過去就行了!”
王佔元本來是在錦州被趙東雲軟禁了的,但是自從雙方啟動談判後,王英楷親自開口向趙東雲要人,而且還表示願意以二十多名同樣被他軟禁的蘇系軍官作為交換。為了不破壞談判,再加上為了換回來那些被王英楷軟禁的蘇系軍官,所以趙東雲就把王佔元給放了。
這王佔元前天剛回到京師,王英楷就是立馬任命他為新一任的第七鎮統制,如今統一番號和稱呼後,也就是第七師的師長。
王英楷這話一出,對面的趙東雲卻又是輕咳了一聲:“芝泉兄和聘卿兄各自領著一個軍南下,依照兩位兄長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