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2 / 4)

小說:北洋梟雄 作者:垃圾王

王英楷已經收攏殘部重新編練,但是要想緩過氣了恢復以往戰力可是沒那麼容易的事。

至於趙東雲手底下的原奉天部隊,也就是新番號裡的第九師和第十師,雖然人員和裝備不缺,但是成軍時間比較晚,而且近段時間抽調了大量人員和裝備用於組建第四混成旅和第五混成旅,對實力影響比較大,所以戰鬥力上來說,自然是不如趙東雲的老部隊第三師的。

相對於北方共和政府名下的十師七旅,張之洞弄出來的南方聯邦帝國手底下有多少部隊呢?

第兩百一十三章 山西之爭

如果只是說兩三個月前,也就是前清滅亡之前的南方新軍數量,實際上並不多,而且很多都是徒有其表的,但是不管實際戰鬥裡多少,但是從檔案上來看,南方各省的新軍還是有不少的!

比如湖北張之洞手底下就有第八鎮、第二十一混成協、端方掌控的第九鎮、江南混成協、蔭昌手底下的江北混成協、江蘇之第二十三混成協、江西之第二十七混成協、安徽之第三十一混成協、陝西陸軍混成協、福建第十鎮等。

以上說的還是人員比較滿的那種,還有很多人員缺編的各支南方省份新軍,比如湖南之第二十五混成協,這個第二十五混成協只有一個步兵標而已;四川也有個第三十二混成協,不過該協也不足額定編制半數,山西之第四十三混成協也只有一個步兵標而已;浙江混成協只有四個步兵營,其餘的廣東、廣西、貴州等省新軍雖然大多掛著一個混成協的名頭,但實際上普遍只有一個標左右的兵力。

而且上面說的還只是步兵,至於技術性兵種,比如騎兵、炮兵這些就更不要說了,南方諸省軍隊裡,普遍缺乏騎兵部隊,第八鎮、第九鎮以及第二十一混成協等湖北、兩江的部隊還好一些,騎兵雖然緊缺但是勉強也可以配上。

但是其他省份的騎兵部隊就是大多徒有其表了,比如福建之第十鎮,騎兵部隊只有區區一個隊而已,連百騎都不到。

炮兵部隊的情況也類似,也就第八鎮和第九鎮的炮兵能拿得出手,但是他們裝備的也多是五十七毫米的漢陽廠自產的架退火炮,別說國際列強,包括北洋諸軍在內列裝的三英寸級別的管退火炮了,他們甚至連同口徑的七十五毫米架退炮都沒有多少門。

至於說其他省份的新軍就更加悲劇了,還是以福建第十鎮為例子,這個鎮也就是南方諸省裡少數掛著暫編名頭的三鎮之一,他也只有區區十二門舊式火炮。這個第十鎮說是鎮呢,其實實際兵力也就一個不滿編的混成協而已。

而其他省份的就更悲劇了,都沒有必要去提!

以上說的就是袁世凱死之前的南方各軍情況,不過自從袁世凱死了後,北方局勢動盪,北洋起兵之後南方督撫,尤其是端方等效忠滿清朝廷的督撫更是大力擴軍,甚至都不惜重用那些有著革命黨背‘景的留學生。

基本上南方的那些新式軍官,只要是沒有北洋背‘景的,基本上都在短時間內獲得了重用,某種程度上來說,孫文等革命黨也是借了趙東雲等人的春風,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革命黨人短時間內混進南方新軍裡頭了。

不過革命黨的事以後再說,至少現在來說,南方新軍的擴軍是迅速而有力的,短短兩個月內,南方各省督撫手底下的兵力都是增加了不少。

張之洞聯合其他督撫城裡中華聯邦帝國後,統一番號組建北伐軍時,可是把鎮的番號一直排到了二十六鎮之多,至於其中有多少能打的說實話沒人知道,甚至張之洞自己都不知道。

但是不敢實際情況如何,但是這二十六個鎮的番號卻還是很嚇唬人人的,尤其是當張之洞大張旗鼓的號稱要齊聚二十鎮大軍北上討伐北洋諸將,迎回聖駕的時候,也是把北邊的王英楷等人給嚇的不輕,要不然也不會急急忙忙的召開停戰會議進行談判了。

要不是張之洞在南邊搞出這麼大的聲勢,嚴重威脅到了北洋的整體生存利益,估計現在趙東雲和王英楷等人還在繼續打著呢,哪裡會跑到天津去進行什麼停戰談判啊。

而且讓王英楷以及趙東雲等人放下衝突進行和談的還有兩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南方聯邦有著一個讓王英楷和趙東雲所沒有的優勢,這個優勢是什麼?

一個字:錢!

江蘇、浙江、湖北、廣東甚至四川,這些省份一個個都是國內的財賦大省,這要是趙東雲的地盤是在江蘇,他都敢暴兵十個師以上,要是讓他同時佔據江蘇、浙江,他都不用費什麼心思,直接暴他幾十萬大軍就能平推國內諸多軍閥。

那裡會和現在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