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2 / 4)

小說:北洋梟雄 作者:垃圾王

的。

第三百零四章 南下海州

不管什麼時代,要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役都是需要進行各種前期準備,絕對不是說主帥一時興起了說打就打,尤其是當代這種已經進入了火力優勢的戰爭,由於技術兵器的大量裝備,對彈藥的消耗量也是成倍的增加。

而這也就導致了發動一場大規模戰役的時候,需要提前準備大量的彈藥補給,糧食尤其是騾馬所需的飼料。

如今的軍隊打仗可不是冷兵器時代那會了,冷兵器的時候人馬有口吃的就行了,但是現在隨著大量其實兵器的增援,尤其是火炮數量和重量以及速射的增加,不但火炮自身需要更多的馬匹來牽引,而炮彈的消耗量也是大大增加,如此也就導致了運輸炮彈的後勤馬匹大大增加。

在一直嚴重依賴騾馬化的軍隊裡,騾馬的增加就代表著飼料的增加,而馬匹吃的可比人多多了,古代那些擁有相當數量騎兵的正規部隊中,馬吃的飼料比人吃的糧食可是多多了。

儘管現代軍隊已經很少玩大規模的騎兵叢集衝鋒,但實際上軍隊裡所擁有的馬匹數量並不少,比奉軍自身為例子,一個標準步兵師雖然只擁有大約七百多匹的乘騎用馬(騎兵、軍官),但是還有著兩千多匹的後勤用馬呢,這加起來三千多匹騾馬吃的比好一個軍的兵員吃的還多!

大量的軍馬以及人員所吃的糧食飼料對於軍隊的後勤體系來說是個龐大的壓力,但是這種壓力相對於彈藥而言又要小很多。

這年頭武器的射速已經是遠遠超過了普法戰爭時期,別看如今中國的諸多軍閥內戰似乎很幼稚,上不了國際臺面,但實際上如今國內的軍閥戰爭的火力密集度以及彈藥消耗已經是遠遠超過了當年的普法戰爭。

甚至除了大口徑火炮略有不足外,在中小口徑的火炮和機槍、子彈上實際上和日俄戰爭時期相差不大。

尤其是當初王英楷和趙東雲的直奉戰爭中,一場唐山戰役裡頭,奉軍每門火炮平均發射了三百多發炮彈。

加上後續的廊坊戰役、京師戰役、霸州戰役,也就是在入關的一個半月內奉軍每門火炮發射了超過五百發炮彈。

而戰前奉軍儲備的炮彈數量也不過每門七百發而已。

可以說短短一個月多的直奉戰爭已經是打出了當代國內軍隊的最巔峰狀態,儘管還無法歷史上一戰期間德軍開戰一個半月就打掉一千多發炮彈相比,但是已經不比日俄戰爭時期的差多少了。

但是直奉戰爭的巔峰狀態只持續了兩個月不到而已,隨著奉軍在直隸獲勝並繼續南下後,奉軍的戰鬥的激烈程度就是開始迅速下降,濟南戰役裡奉軍發射的炮彈每門不過五十發,至於其他的中小規模戰鬥更是少有大規模的炮擊。

這裡頭的主要原因並不是說奉軍的火炮減少、火力密度降低了,也不是說對面的魯軍、皖軍等敵人不經打,隨便打幾發炮彈敵人就潰敗了,而是因為隨著奉軍的南下,補給線越來越長,尤其是山東那邊沒有鐵路,長達上六七百公里的補給線可是遠遠超出了當代奉軍,甚至是任何一支現代軍隊的補給能力。

按照這個時代的軍隊後勤能力,一支標準化的近代軍隊後勤補給臨界距離,也距離鐵路/海運補給站的距離理論上大約是在五十公里左右,一旦超過這個距離,那麼憑藉軍隊本身的馬車等運輸力量是很難維持部隊的後勤運輸任務,而且這說的還是最優良的軍隊,並且有著良好的組織運作能力的前提下,而實際上呢,以目前列強中的德法軍隊為例子,他們的臨界距離頂多就是四十多公里,而奉軍的話可能要更差一些。

而奉軍的鐵路補給站最近的是在廊坊、天津,然後就是一路依靠運河、徒步運輸南下,整個過程那叫一個悲劇。依靠軍隊自身的輜重部隊運輸自然是不可能的,維持這條漫長補給線運轉的是軍需部僱傭、徵召的大量民夫。

奉軍在山東前線作戰的兵力不過三萬餘人,但是為他們提供後勤運輸的軍需部所轄的民夫卻是高達四萬多人。

補給線的過遠毫無疑問會讓奉軍得到補給越來越難,儘管前線的奉軍將領們也會就地徵用補給,但是能夠徵集到的只是糧食和飼料而已,但是炮彈和子彈是絕對無法從民間徵集到的。

如此也就導致前線部隊打起仗來能夠用到的炮彈和子彈越來越少,才會出現山東一系列戰役的激烈程度遠遠低於直奉戰爭的情況。

這不是因為直奉兩軍打的時候更加拼命,而是那時候大家都是在家門口作戰,沿途還有著京奉鐵路提供後勤運輸,所以各種物資尤其是炮彈、子彈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