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管帶。
騎兵標則是由王安龍擔任,此人原任第三鎮騎兵標第一營管帶,早在1903年底的時候就隨同孟恩遠參加多次的剿匪作戰,當時他和華振基乃是第三鎮體系裡的中堅騎兵軍官,後來華振基晉升為第三鎮的騎隊第三標統帶,而他則是調任第一營管帶兼任騎兵標幫統,這一次把他調到第二鎮掌管騎兵,一方面是重用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他能夠把第二鎮的騎兵標給搞起來。
除了以上職位外,剩下的八名步兵標統帶也都是清一色的趙東雲嫡系,嚴格上說起來大多數都是第三鎮出身。
從中也可以看得出來趙東雲手底下的第三鎮的地位是有些特殊的,雖然隨著時間的過去,第三鎮對於趙東雲而言重要性已經逐步下降,但是作為蘇系軍官的搖籃,趙東雲擴軍的基礎所在,第三鎮依舊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這裡也可以看得出來為什麼北洋那麼多大佬都想要掌控一鎮部隊了,因為這一鎮部隊可以說就是他們擴充勢力的根基所在,比如王英楷的第一鎮、趙東雲的第二鎮,段祺瑞的第四鎮都是如此。
趙東雲擴協為鎮,除了編制番號的變化以及大量軍官上位外,對於趙東雲而言就是大批金錢的投入,別的先不去說了,單單是要給這兩個鎮補充足夠的火炮就得上百萬兩銀子啊!
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雲湧起
當趙東雲在奉天埋首進行新政改革、擴軍的時候,國內外的局勢依舊風雲湧動,日俄戰爭那邊去年又打了幾次大規模的攻防戰後,已經在這場戰爭裡死傷數十萬的兩國都已經是筋疲力盡。
日‘本雖然在海上取得了勝利,但是在陸地上卻一直進展不順利,戰線一直僵持在遼陽、奉天和撫順一線,僵持也就算了偏偏還死傷甚多,兩年打下來傷亡少說也有好幾十萬了。
當然俄軍也好不到那裡去,海軍被近乎全殲,陸軍方面旅順那邊已經是苟延殘喘,如果日軍願意付出一定代價強攻的話,估計去年就能夠拿下來了,但是人家日‘本人也不傻,反正現在旅順已經沒有任何戰略價值,所以日‘本只在這邊駐紮了一個師團而已,也不進攻就守著坐等旅順裡的俄軍被餓死!
遼陽、奉天、撫順一線的戰略僵持中,日軍傷亡極大,俄軍的傷亡也少不到那裡去,別以為戰壕戰就是大家蹲在戰壕裡不打仗了,在沒有坦克的年代裡,雙方的進攻和反擊速度都相當有限,所以往往你攻克了某個戰術要點,敵軍調派的援軍也就到了,然後就會出現反覆爭奪某個戰術要點的消耗戰,到時候不管是進攻方還是防禦方,最後都會被迫投入大量有生力量去消耗。
所以這種超大規模的會戰裡,不管是作為進攻方的日軍還是作為防禦以及反擊方的俄軍,實際上打起來的話傷亡都是半斤八兩,都是至少幾十萬的死傷!
而且去年開始俄國國內就頻繁爆發革命起義,在俄軍在前線和日軍激戰的時候,後方的列寧等人拿了日‘本人支援的經費發動了各種起義,導致兵工廠停產,火車停運,遠東的俄軍得不到補給!
如此也就進一不削弱了俄軍的作戰能力,使得維持遠東戰爭越來越困難。
更加重要的是,自從去年俄國海軍幾乎全軍覆沒後,國際市場上俄國戰爭債卷就越來越難賣了,就連一直支援俄國人的法國和德國都是開始縮減對俄國的支援。
這樣就是讓俄國的戰爭機器更加難以維持了!
可以說到了1906年初,這一場由英國背後推動的戰爭已經是完美的達到英國的預期結果,那就是削弱俄國。
經此一戰,俄國十年內都別想在遠東進行擴張了!
但是削弱了俄國之後,英國自然也不願意讓自己手下的日‘本繼續做大,畢竟它支援日‘本發起戰爭的主要目的可不是支援日‘本擴張,而是為了削弱俄國,所以一旦達到了削弱俄國的目的後,英國立馬就是開始縮減對日‘本的支援。
就和當年的戰爭之所以會發動是英國人的推動一樣,這一次戰爭的結束同樣是英國人背後的推動,當然了各國政治家們肯定是不會承認這些說辭的。
但是你別去聽那些亂七八糟的政治口號,只去看巴黎、倫敦和紐約等地金融市場上是誰在購買日‘本的戰爭債卷就知道了。
當倫敦和紐約市場上的日‘本債券賣不動的時候,那麼日‘本方面就會知道,這場戰爭已經了應該結束的時候了。
於是乎1906年開始,日俄雙方才是真正玩起了靜坐,別說大規模戰爭了,就連小規模的對抗也很少發生了,而於此同時各國的外交家們已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