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圖,上面清楚的顯示了日俄雙方的部署。
趙東雲道:“短期來看的確如此,在旅順方向,日軍單單是為了攻克旅順要塞的前沿陣地大孤山、小孤山,就花費了足足大半個月時間,一直到八月底才拿下來,而且傷亡極大,根據推算,日‘本第三軍在攻克旅順要塞的前沿陣地就已經傷亡不下一萬五千人,這要是正式攻打旅順要塞本身呢?這沒有十萬人的死傷恐怕是拿不下來!而且日‘本那邊似乎也認識到了傷亡過大,所以八月底到現在的九月初這段時間裡,日‘本第三軍已經是停止了大規模的攻勢,正在進行休整,要想發動正式的總攻恐怕要到十月甚至十一月以後了,屆時天寒地凍他們就更難打了!”
趙東雲繼續對袁世凱解說著當今的日俄戰爭局勢:“至於遼陽方向,從八月份開始雙方就已經停止了大規模的進攻作戰,開始就地構築戰壕防禦體系,八月下旬日軍嘗試向右迂迴進攻,但是被俄軍抵擋了下來,再加上前幾天日軍發動的正面進攻,雙方在遼陽方向都是損失慘重,根據我們的推算,日軍在遼陽方向最少已經傷亡了三萬人,俄軍雖然少一些但是也應該是差不多,而且根據我們的情報,由於長時間對持,雙方兵員大量受到腳氣病,壞血病、戰壕足的困擾,這個情況估計過段時間冬季來臨後會更嚴重。”
說到這裡趙東雲道:“現在遼陽那邊是日‘本人打不過去,俄國人也攻不下來!”
說完,趙東雲心中是忍不住的生出自豪啊,他雖然沒有派出一兵一卒,但是他卻是把機槍提前給拿到了臺上,造成了日俄雙方大規模裝備重機槍,進而導致日俄雙方現在都是防禦能力大大加強,但是進攻能力依舊是老樣子,這打起來基本上誰進攻就是誰吃虧,所以搞得現在日俄雙方將領都是不願意玩主動進攻,而是希望對方發起進攻,然後自己再用機槍一掃一大片……
這樣一來,歷史不知不覺中已經是得到了極大改編,這遼陽不失,日‘本就別提拿下奉天了,還有旅順那邊現在別說拿下來了,反正就算是讓趙東雲這個後來人去攻克旅順,都發現無從著手,除了用人命去填外根本就是沒有其他辦法,所以日軍能不能和歷史那樣成功拿下旅順就是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這場戰爭的程序已經脫離了歷史原有的軌道,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趙東雲自己也是很難預料到未來的局勢發展?
以後到底是俄國贏還是日本贏?還有中國尤其是北洋體系應該在這場戰爭中保持什麼態度?自己又應該保持什麼態度?
這已經成為了趙東雲以及袁世凱等其他北洋人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第一百四十三章 戰爭模式的改變
1904年的這場日俄戰爭,和歷史上的日俄戰爭已經截然不同,受到日俄雙方都大批次裝備重機槍、挖掘戰壕的影響,使得發動進攻的一方都會受到極大的人員傷亡,這裡不僅僅表現到旅順戰役山,更體現在遼陽戰役上。
這兩場幾乎同時進行的戰役裡,在旅順方向俄軍憑藉比歷史更多的機槍以及更為完備的要塞工事,給予了日軍殺傷,僅僅是在要塞的前沿陣地裡就讓日軍付出了一萬五千人的代價,並迫使日軍推遲一個月以上甚至可能達到兩個月的總攻時間。
在遼陽方向,日軍的進攻也受到了重挫,兩個月來發動的兩場大規模進攻中,日軍傷亡人數已經達到了三萬人。
從戰爭爆發到了九月初,日軍方面在東北已經累計傷亡高達五萬人以上,同時還有數千人飽受腳氣病等疾病的困擾。
對面的俄軍也好不到那裡去,之前的鴨綠江戰役,中期的遼東半島金州、大連等一系列戰役、六月份為救援旅順而發起的南下進攻戰役等就已經讓俄軍損失比較大了,而後期的旅順要塞前沿陣地爭奪戰中,俄軍自身傷亡也是高達數千人,至於遼陽戰役這邊更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俄軍也是死傷了兩萬餘人。
這比歷史上更多的人員傷亡還不算什麼,真正和歷史有著極大變化的是雙方戰術的開始改變,讓趙東雲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不管是日軍還是俄軍,他們在戰爭中一發現機槍的重要作用後,雙方都是大規模裝備重機槍,而大量重機槍的裝備導致雙方的一線防禦能力變的更加強悍。
然而相對的,雙方的步兵進攻戰術以及武器卻是沒有得到相應的改變,依舊是沿用著普法戰爭時期的線列密集衝鋒戰術,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不管是俄軍還是日軍,一旦他們主攻發起進攻的話,那麼百分百都會遭受龐大的傷亡。
從保定回到錦州的趙東雲也是藉著這一次機會再一次向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