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3 / 4)

小說:北洋梟雄 作者:垃圾王

一群嫡系手下們講述自己的新式戰術概念:“隨著大家的重機槍普遍裝備,從以往的一個鎮二十四挺到四十挺甚至七十挺、一百挺的時候,部隊面的防禦能力急劇增加,這個時候如果繼續沿用普法戰爭時期的步兵進攻戰術,那麼就會遭遇到如今日俄兩軍的尷尬,只要發起進攻就是被屠殺的局面!”

陳光遠等人已經不是第一次聽趙東雲說這些所謂的新書戰術了,但是今天他卻是用著比以往更加用心的態度聽著,生怕漏了任何一個字。

以往陳光遠對趙東雲說的諸多所謂的新式戰術、戰略理念大多隻是聽聽而已,然後頂多也就是感嘆一聲“不愧是我北洋最年輕的大佬,見識果然不凡”,然後對各種所謂的新式戰術展現一定的好奇,但是往往不會對那些新奇的東西有實際上的關注。

過往數年來,北洋上下雖然有不少人都聽過趙東雲講解新式戰術以及所謂的新的戰略理念,但是大多數只是聽了個新奇,除了趙東雲的部分嫡系手下會去研究外,其他友軍的大多是置之不理的。

唯一不同的大概也只有重機槍這一件事上了!

其他的嘛,很多人都是隻聽,但是不說也不做,比如說趙東雲折騰了兩年多的新式步兵戰術,現在只有趙東雲在他自己的第三鎮推廣,至少袁世凱就沒有支援趙東雲推廣所謂的新式步兵戰術。

而很多時候也並不是袁世凱不知道好壞,而是袁世凱考慮的比趙東雲考慮的更多,最起碼趙東雲說的那個迫擊炮,袁世凱是心動過的,但是當他發現一個鎮下來又得需要幾十萬兩銀子的時候卻是打消了念頭,因為現在袁世凱的當務之急並不是裝備什麼迫擊炮甚至更多的重機槍,而是先把第五鎮、第六鎮搞出來,然後才能去謀劃其他東西。

然而這一場日俄戰爭似乎已經證明了以往趙東雲所提出的各種戰術理念成為了現實,三年前的時候,國內除了趙東雲誰能夠想到重機槍竟然會成為左右一場戰爭勝負的武器?

藉著這場日俄戰爭,趙東雲也是覺得有必要讓手下的軍官們把眼界從幾十年前的普法戰爭裡脫離開來,只要看一眼日俄戰爭,那麼誰都會發現普法戰爭時期的步兵戰術已經全面落後了。

只聽趙東雲繼續道:“當防禦能力遠超過當代步兵的進攻能力時,那麼就會出現遼陽戰爭上的僵持局面,雙方開始挖掘戰壕,用機槍和鐵絲網構築敵人無法逾越的戰線!這個時候,如果步兵想要嘗試突破敵人的方向,是絕對不能用幾十年前普法戰爭時期的密集衝鋒戰術!”

此時趙東雲停頓了會,再加了一句:“現在的我們也不行!”

趙東雲手中的第三鎮所採用的步兵操典和北洋其他幾個鎮的步兵操典有所不同,但主要是加強了步兵的散兵間隔寬度,以及迫擊炮、手榴彈方向的應用而已,從本質上來說和當代列強的步兵戰術區別不算大。

實際上要想突破機槍防線,那已經不是步兵的任務了,歷史上一戰後期德國的步兵戰術幾乎發展到巔峰,他們弄出來的滲透戰術一樣突破不了西線的機槍和鐵絲網,真正能夠突破機槍防禦的其實不是戰術,而是一件武器,那就是坦克!

當然在1904年的今天說坦克還是太早,趙東雲也沒奢望到自己能夠擁有坦克,所以他非常現實的對手下的嫡系軍官們陳述一個非常重要的戰術理念:

“假如我們和敵人對陣,我們要做的是什麼?是突破敵人的防線嗎?不是,我們要做的是讓敵人來進攻我們的陣地、堡壘,只要敵人對我們的堅固防線發起進攻,那麼我們就勝利了一半!”

就跟排隊槍斃時代能夠在最近距離開第一槍的軍隊能獲得勝利一樣,在機槍大行其道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裡頭,只要能夠做到讓敵軍對著你的堅固防線發起死亡衝鋒,那麼勝利就已經唾手可得。

當然了,各**人也不都是傻蛋,大家肯定不會傻乎乎的往敵人的堅固陣地上撞啊,就跟遼陽的日軍一樣,他們面對俄軍的機槍防線時,選擇的也是迂迴進攻啊。

所以剩下的問題就是圍繞著如何攔截敵人的迂迴以及自己怎麼迂迴上了!

不過說起了迂迴後,一直喜歡以攻代守的孟恩遠皺起眉頭道:“迂迴部隊發起進攻需要更強大的火力,除了迫擊炮、手榴彈這些間接支援火力外,機槍如果不能直接拉上去伴隨步兵發起進攻,遭遇敵人的機槍火力壓制,怕是很難順利發起進攻啊!”

聽到孟恩遠這些說,趙東雲倒是笑著抬頭:“這的確是個問題,現有的機槍都比較重,不過這一點我們可以透過裝備更加輕便的機槍來獲得伴隨步兵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