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一個奉天還需要其他的諸多經費,比如按照現有的教育改革規模,以後先不說了,但是今年就得至少投入三十萬兩銀子的教育經費,同時還有佔據大頭的行政經費,這一部分每年大約也需要兩百多萬兩銀子。
至於其他亂七八糟的就不說了,反正按照奉天現有的兩百多萬兩銀子年收入是遠遠不夠的,就算翻一倍達到四百萬兩銀子也是不夠用的。
按照趙東雲的預計,僅僅是維持現有各項改革所需,每年就得投入至少六百萬兩銀子以上。如果要把兩個混成協擴編為兩個鎮,然後再日俄戰爭結束後遼東等地區恢復民生所需,支援工商等,明年就算是一千萬兩銀子都是不夠用!
而要達到年收入一千萬兩,這真不是張張嘴巴就行的,也不是說只依靠稅務整頓或者鹽務整頓就可以的,還得另外開闢財源。
對此趙東雲的解決方法準備了很多,工商業等暫且不說,關於農業方面趙東雲也是寄予厚望的,他希望透過進一步發展農業,進而帶動奉天的農產品加工業,進而做大做強奉天特有的大豆產業、糧食產業以及紡織產業。
在這一系列環節當中,擴大農產品的產量是東北一系列農產品加工業的基礎,因為只有這些農產品的產量加大了,那麼奉天的各種農產品加工業才能夠蓬勃發展。
而這些農產品加工業就算技術含量再低,那也是屬於工業範疇收取的稅收也會比區區田稅多的多。
也就是說趙東雲並不指望從農業上面獲得多大的稅收,只需要保持正常水準就可以了,他所期待的稅收是來之於農產品加工業,比如奉天的傳統經濟支柱:榨油、生絲、釀酒等。
此外農業的發展還關係到趙東雲吸引移民,增加奉天整體糧食產量等關鍵問題,所以趙東雲自然是不敢放鬆農業方面的問題。
“陳先生,近期你這邊的招墾辦的如何了?”趙東雲粗略聽了鹽務總局周自齊的彙報後,很快就是把目光投向了農林總局總辦陳振先。
農林總局,當初趙東雲設立之初只是農墾局,但是後來為了發展林業資源又搞出了一個林業局,再過來為了發展畜牧業又打算搞一個畜牧局,只是這樣一來機構太多,不符合趙東雲精簡行政機構的初衷,所以乾脆就把以上三個機構合併,由陳振先擔任總辦,下設農墾處、林業處、畜牧處以及增設了一個漁業處。
所以這個農林總局雖然名字聽上去土不拉幾的,似乎沒有財政總局、工商總局那麼風光,但它卻是趙東雲手下名副其實的重量級部門,農業、林業、畜牧、漁業幾乎都管上了。
陳振先和其他幾個留學生出身的人一樣,並沒有穿著傳統的馬褂或者官袍,而是一身的西服,在場之人傳統出身的大多身著馬褂或官府、而軍人出身的趙東雲等都是一身軍服,留學生出身的基本都是西服,一個小小的會議裡能看見四種截然不同的服飾,也算是清末的一個時代特徵了。
陳振先對今天的會議是早有準備的,趙東雲要舉行全體會議商討解決財務問題,而商討解決問題之前還會聽各部門的回報,所以陳振先也是事先準備好了。
當即就是站了起來,然後拿出了手中的資料分發給在座諸位:“目前我省的農業發展還是比較順暢的,現有的耕田數量比較多,不過存在大量隱瞞不報的私田,此外還有存在一部分的荒田、牧場、圍場等等,近期我們農林總局的工作都集中在查清私田以及招墾官田、牧場上。”
陳振先說到這裡,嘴角略微翹起:“從六月份開始,我局先後頒佈了私懇報領等一系列措施,先後查清私懇良田一百三十萬畝,按照優良不等地價畝一兩五錢到五錢不等,目前僅此一項我局就收攏地款一百五十萬兩銀子。”
以上說的私懇就是指私人在官方擁有的‘無課’官田、荒野、無主荒野等地私自墾荒所得的土地,只要墾荒人到官府進行註冊,交納每畝一兩銀子的報領費,那麼以後這一畝地就是你的永久私人財產了。
其實這一手就是把荒蕪的官田、無主土地直接賣出去,只是價格比正常農田的價格要低賤的多。
在座的其他幾個人比如鹽務總辦周自齊,又比如財政總局的趙東平他們雖然知道農林總局這幾個月撈了不少錢,但是也沒有想到一張口就是一百五十多萬,而且更關鍵的是看陳振先的意思好像後頭還有。
果然陳振先張口來了個一百五十萬兩銀子以後,他繼續道:“此外我局已經對大淩河牧場、奉天圍場等官地進行招墾,預計年內放墾官田三百萬畝,預計可得地銀一百萬兩上下!”
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