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招墾,其實也不是把土地隨便給人了,就算田地再便宜,官方也是需要收錢的,只是地價非常廉價而已,三百萬畝的價格只要一百萬兩左右,均價不過三錢多銀子。之所以‘報領’‘招墾’售出的地價那麼便宜,主要還是為了吸引直隸、山東、河南等地的流民。
當然為了防止那些有錢人一股腦的購買幾萬甚至幾十萬畝土地,那些招墾的土地一般是有著各種各樣的附帶政治條件的,是按照丁口限制購買,而且買了你就必須開荒,不開荒就就會被官方收回土地。
之所以這麼搞一方面是防止土地兼併,而另外一方面還是為了增加東北的人口數量,畢竟人家來闖關東可不是為了給別人當細農的,人家就是奔著可以擁有自家土地而來的。
陳振先連續開口兩次,一次一百多萬兩銀子,兩次就是兩百五十萬兩銀子了,這讓在座的其他人一個個都是目瞪口呆……
陳振先還在繼續說著他彙報,不過眾人已經沒有多大心思聽了!只有趙東雲一個人聽的津津有味,說完了農業,陳振先又說了林業和漁業,不過這兩方面都普普通通,短時間內要依靠他們創造出大量錢財來有難度,而畜牧業的話則是主要集中在靠近蒙古地區。
當代奉天的轄區比後世的遼寧要大一些,除了遼寧外還轄有蒙古一部分、吉林一部分地區,所以在靠近蒙古那一帶的牧民比較多,畜牧業也算比較多,嗯,說句題外話孟恩遠新組建的那個‘奉天第三騎兵營’的騎兵就是在這一帶招募的。
對於陳振先口中弄了多少錢,趙東雲並沒有太過在乎,因為這些賣地的錢是一錘子買賣,這一次收了以後可就沒有了,也就是說陳振先口中的這兩百多萬兩銀子是一次性收入。而趙東雲重視的還是農業的持續發展,進而帶動農業賦稅的增加以及糧食產量的增加,進而帶動農產品加工業等等。
畢竟趙東雲是在清末而不是在後世,在這個時代他可沒本事把土地賣到天價進而維持整個財政體系的運轉,因為這年頭他手裡的官田雖然也有,但私人手中的土地更多,不可能像土地國有制由國家掌控全部土地,然後可以和擠牙膏一樣一年賣一點,製造人為的供求緊張,進而抬高地價。
所以賣地,尤其是出售那些官方的荒田所得的銀子並不能算趙東雲未來的主要收入來源,如果可能的話他甚至願意免費把這些土地分發給那些移民。為什麼?因為移民墾殖後每年都會上繳賦稅的,相對於一次性的買地銀子,趙東雲更期待那些田地賦稅。
農林總局這邊說完後,趙東雲把目光轉到了趙鄂身上:“趙兄,工業區現在的情況如何?收支可還平穩?”
當即,葫蘆島工業區的總辦趙鄂就起身彙報了起來!
第一百六十五章 企業之井噴
“如今我工業區已經入駐企業三十八家,預計年內可以突破到五十家,其中投資規模超過五萬兩銀子的有十五家,由於採取免稅政策,我們工業區暫時無法從以上企業獲得額定的商稅,不過透過售賣工業區內的辦廠用地所得頗多,再減去前期徵地費用,預計年內可得銀三十萬兩。
此外工業區內部分商鋪已經營業,租金收入以及部分稅款所得預計年內可達十萬兩,港口那邊雖然沒有完備,不過已經開始通商,預計年內可得港務運營費三萬兩左右,然後海關稅預計可得十萬兩。”
葫蘆島工業區現在處於開發期間,收入極為有限,更關鍵的是現在葫蘆島工業區還處於大規模投入期間,別說反哺省財政了,而且還需要省財政繼續投入一部分。
“如今工業區內正在進行大規模建設,支線鐵路以及廠區建設所費甚多,加之年末第一期建設債卷就要償付利息,所以我們工業區內預計收入恐怕是遠不及支出,屆時還需省裡再給一部分的支援!”
趙鄂說著聲音都是略微低沉了下來,沒辦法,其他部門都是賺錢的,就連個巡警總局都能從各地收上好幾萬‘巡警捐’來,唯獨他這個葫蘆島工業區是往裡頭倒貼錢……
果然,趙鄂的聲音剛落下,一旁的趙東平就開口了:“其實剛開這個工業區的時候我就說過,免稅是不可行的,如果不免稅的話,今年怎麼的也能收上去三五十萬的商稅了吧!”
不過趙東平的聲音落下後,趙鄂卻是冷哼一聲:“如果不免稅,我葫蘆島工業區年內至少可收商稅五十萬以上,但是不已免稅為手段,各地商家怎麼會踴躍而來?”
誰都知道免稅在最近幾年會稅收損失慘重,但是不能不這麼做啊,如果一開始就收稅那些商人又不是傻蛋,在營口或者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