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是沉著臉:“不用管他們,我們打我們自己的!”
隨著程璧光的艦隊小心翼翼的駛入長江,不用多久就是靠近了淞滬炮臺!
此時此刻淞滬炮臺上,那些皖軍的炮兵士兵們也是早早得到了情報,一個個已經是緊張的登上了炮臺,並且是提前給岸防炮裝填。
程璧光此時身穿著一身潔白的海軍軍官禮服,用著高倍數的望遠鏡觀察著遠方的淞滬炮臺!
“按照預定計劃進行炮擊!”隨著程璧光的命令下達,噸位最大的旗艦海圻號上的八寸艦炮開始了炮擊。
只是距離較遠,這首輪炮擊距離預定的目標偏差較大!
隨著距離的靠近,後方那些比較小的六寸艦炮也是持續朝著淞滬炮臺開火!
於此同時,淞滬炮臺上也是騰起了團團煙霧,那些是岸防炮發射引起的炮口焰,隨著對面皖軍用岸防炮進行還擊,程璧光的這支小艦隊附近也是開始激起團團高高的水柱。
隨著雙方開始了猛烈的炮擊,跟在後頭觀戰的各國海軍軍官們也是饒有興致的各自望遠鏡觀戰,只是看了半天后,一個英國少校就是忍不住嘀咕:“這炮術也太差了吧,這都打了半個小時,雙方竟然都沒有取得一發的命中彈!”
在英國海軍軍官等列強海軍的觀戰武官看來,這一場蘇系海軍和皖軍岸防部隊之間的炮戰根本就是小孩子玩過家家嘛,你們炮術渣也就算了,偏偏還距離那麼遠開炮,這要是能打中才見鬼了。
隆隆的炮聲,漫天的硝煙中,這根本就不能算是一場戰鬥,充其量是一場價格昂貴的煙火表演!
外軍還聚軍官的鄙視是程璧光不在意的,因為對他來說,來炮擊淞滬炮臺只是一個政治任務而已,他的最大任務並不是打掉淞滬炮臺,而是在戰鬥過程中保證己方戰艦的安全,所以他才選擇了在儘可能遠的距離上進行炮擊,這樣對方的岸防炮就無法有效威脅到他的艦隊了,至於自己的炮彈會命中多少,說實話程璧光並不關心。
蘇系海軍之所以出戰炮擊淞滬炮臺,這是一項政治任務。開戰多時的蘇系海軍毫無作為,這讓諸多奉系陸軍將領相當不滿,再者這老是消極避戰的話,想要從趙東雲手裡拿到海軍軍費也就更困難了。
所以,蘇系海軍的這一次行動不在於結果如何,而在乎海軍要告訴陸軍的將領,我們也是親自上去打了的,至於說為什麼打不過?那是因為我們缺乏軍艦啊,你要是給我們買上幾艘戰列艦,我分分鐘拿下淞滬炮臺給你們這些陸軍土鱉看。
蘇系海軍和蘇系奉軍是兩碼事,前者是一個相當獨立的利益集團,它們只是依附在蘇系生存而已。而後者的陸軍,則是趙東雲手下的嫡系力量,他爭霸統一中國的基礎所在。
這種情況是強勢如趙東雲也是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的,他可沒有指望過海軍會和自己一條心,拼死掩護陸軍渡江之類的。自從前清時代‘開始,中國的海軍力量就是相當獨立,中央政權就從來沒有整整掌控過中國的海軍部隊,以前的北洋水師、南洋水師等某種程度上都是地方督撫控制的地方性海軍,雖然新政改革時期清廷嘗試過統一海軍,以求徹底掌控海軍,但是還沒有完成就已經迎來了袁世凱被刺身亡,北洋四大軍閥起兵後,這統一海軍就更無從談起了。
現在的趙東雲也沒說奢求短時間內就徹底掌控海軍,他只需要海軍對自己保持一個良好的態度。怎麼說呢這些海軍的牆頭草別轉頭段祺瑞或者南方聯邦,那麼對於他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在這種大環境下,蘇系海軍對淞滬炮臺的炮擊自然也就成為了虎頭蛇尾,程璧光浩浩蕩蕩率領了十餘艘戰艦的艦隊對淞滬炮臺炮擊了大約三個小時後,連人家的炮臺皮都沒擦破,自己的軍艦也沒有受半點傷,甚至水都沒被澆多少就是宣告返航了。
訊息傳到京師,讓統帥部的軍械部總長趙東平大發雷霆:“這些王八羔子,老子剛給他們批了上百萬的經費呢,而且還給他們購置了價值數十萬的彈藥和燃煤,他們就給我看這個?”
程璧光的艦隊為這一次的行動花費可不小,燃煤和打出去的炮彈可不是個小數目,但是結果呢,淞滬炮臺依舊完好無損,這讓向來對海軍不滿的奉軍陸軍將領對海軍更加不滿了。
不過對於這個結果趙東雲倒是不怎麼在乎,因為他之前就沒指望過海軍能夠打出什麼成績來,他需要的只是海軍的一個政治態度。
只要海軍肯出去打,那麼就代表了海軍至少還是向著自己的,而自己也不用擔心海軍會突然叛變,然後跑去投誠段祺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