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1 / 4)

爸來說,培養優秀女兒的夢破滅了,這讓他萬分沮喪,但是,如果女兒能恢復正常,他寧願什麼都不要。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什麼樣?(5)

說到尊重,目前非常多的中國家長可能都認為自己給了孩子足夠的尊重。確實,目前我們的教育開始反思,主張要給孩子快樂的童年,主張孩子個性的張揚,主張給孩子最大的自由成長空間,給孩子最大的尊重。難道這還不夠嗎?尊重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的權利,尊重孩子的成長;但是,尊重不是順從,不是溺愛,而是協商和引導。尊重的前提是要求行為要有尺度和規矩。

3。沒有限制的愛很容易發展成縱容的溺愛

給孩子放縱的愛,會讓孩子不懂得關心別人,而對父母的付出認為理所應當。

可樂三個月大,他的媽媽就出國留學去了,可樂由教授奶奶照顧。奶奶是一個比較嚴謹的人,對可樂的教育也是釘是釘鉚是鉚,可樂有些害怕奶奶。兩年後,可樂媽媽回來見到的是一個膽小的孩子,不喜歡同別人玩,經常受欺負。可樂的媽媽心疼萬分,她認為是對可樂太嚴厲了,才會讓孩子膽小懦弱。她決定改變對孩子的教育,對可樂要以賞識鼓勵為主,不能批評孩子,要讓他自信。

可樂的父母嚴格地推行自己的教育理念,給孩子最自由的成長空間,只要他想做的,父母很少干涉。可樂做的所有的事情,爸爸媽媽都說:真棒。爸爸媽媽鼓勵可樂要勇敢,不要畏懼權威和強權。漸漸地,可樂果然發生了變化。他堅持自己的主見,自己想做的一定要做;自己不原意做的,也沒商量的餘地。同時,他開始具有進攻性,如果不滿意,他就會拳打腳踢,不管是父母還是別人。

有一次,可樂的姑姑來看可樂,沒像以前一樣給他帶好吃的。可樂號啕大哭,非要姑姑馬上去買。從此姑姑再來看望可樂,一定要給他帶小禮物。還有一次,爸爸媽媽帶可樂參加聚會,爸爸一邊抽菸一邊聊天。可樂突然大聲叫:你給我滅了,你給我滅了。爸爸正在說話,沒聽到。可樂衝過去,踢了爸爸幾腳,嘴裡還在說,讓你滅了,你沒聽到呀。爸爸一邊熄滅,一邊說:好好好,兒子發話了。

不同的教育會培養出不同的孩子,可樂就是一個例子。可樂的父母給了他寬鬆的愛,但是,沒有限制的愛很容易就發展成縱容的溺愛。有很多時候,家長不能正確認識孩子的缺點。在談到孩子的問題時,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是孩子的個性,有個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家長的不肯正確面對,造成了對孩子的放縱,同時,也養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而這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孩子任性。

王強就是在放縱的環境中長大的,父母在他眼裡根本就毫無威嚴。在他小的時候,無論是他還是他的父母,都對這種家庭環境非常自豪,認為這是*的家庭,孩子可以沒有任何扭曲地成長。王強有很多缺點,比如不服管束,對所有的規矩熟視無睹,經常嘲笑別人等,但是他父母倒不認為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他們認為有個性的人更容易成功。

麻煩從王強的青春期開始。王強開始叛逆,而父母對他越來越失望,也越來越無能為力。高三時,王強宣佈他要考電影學院。父母認為這簡直是瘋了,他們希望自己的兒子能現實一點。勸說無果,無奈的父母開始幫助他做考前的準備,首先從造型開始,要包裝出王強的氣質。但造型之路並不順利,理髮師把王強的頭髮弄壞了。一家人急忙撲向另一個理髮店,看能不能彌補,可彌補的結果並不令人滿意。王強在理髮店裡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氣憤地向媽媽大叫,怪她瞎摻和,害自己成了這個樣子。媽媽的解釋和安撫只能加劇他的怒氣。最後他揚長而去,留下尷尬和傷心的媽媽。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批評家庭教育中“嬌慣溺愛和專制嚴厲管教”這兩種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模式。嬌慣溺愛是對孩子無原則的愛,它有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會摧殘兒童的創造力,束縛兒童的思想。正確的愛是對子女要愛護,但絕不要溺愛。家長的責任是幫助孩子生活、自立並學會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陳鶴琴先生提出家庭教育的兩個原則:一是凡是孩子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二是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

給孩子放縱的愛,會讓孩子不懂得關心別人,而對父母的付出認為理所應當。

一般來說,孩子年紀越小,家長對孩子越是報以寬容的態度。孩子的一切舉動都是可以容忍的,孩子性格或心理的種種端倪也視而不見,甚至覺得非常可愛。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