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韓宣無可奈何的是,他現在也必須向消費者妥協,試圖鼓搗出“燃油汽車”和“電動汽車”之間的過度產品“混合動力汽車”,使得電力作為能源的汽車,更加容易被消費者們接受。
之前買下通用汽車公司現成電動汽車製造技術,並且投入不菲資金進行研發時候,他想過推銷起來會很難,但是沒想過竟然這麼難,不用石油商人、汽車製造商們出手,就已經陷入了泥沼當中。
絕大部分人對瑪莎拉蒂電動汽車印象不錯,並沒有覺得它是低檔的普通貨色,卻難以吸引到消費者前來購買它,遍佈全美的“超級充電站”計劃只覆蓋到幾個大城市之後,迅速胎死腹中。
西方國家的居民們已經形成固定的思維觀念,認為汽車應該有發動機轟鳴聲,同時也依靠燃油才能行駛,即使是絕大多數年輕人,也覺得燃油汽車更加酷,更加符合男人應該有的硬漢形象。
自從瞭解到這個難題之後,韓宣發現了自己先前過於樂觀,思考完之後將視線投向了世界上的眾多貧油國,例如歐洲部分國家、日本、韓國、以及華夏。
電動摩托車在華夏格外暢銷,它的售價低於現在市面上的絕大多數摩托車,當地政府方面也在配合,免去了一些繁雜的稅收專案。
更重要的是,一些大城市開始限制摩托車上路,對於電動摩托車卻沒有此類限制,不需要上牌照、日常開銷也比使用汽油更低,續航里程足以滿足絕大多數時候的出行要求,這些都是能夠吸引消費者的兩點。
類似情況同樣發生在日本和韓國,英國人對機車本就沒什麼好感,銷量只能說一般般,按照同等人口來計算,差不多持平。
出乎韓宣預料的是,華夏政府對電動汽車挺重視,大概是由於發現國內產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