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
如果行過善,則可以功罪相抵。每個鬼魂進來,光是稽核、折算、用刑,就要花去巨大的人力,不,鬼力和物力,這還不算最初的接受和最後的傳送,包括挨個灌孟婆茶。
神、鬼兩界,大抵都是人比照人間的樣子比劃出來的,裡面的官員(神界還有帝君)都很多。但在神界,官員或者帝君,多半人浮於事,吃飽了沒事幹的很多很多。比如神界,好像只有觀音、關公和媽祖幾位比較忙,剩下的好像多半職責不清,說不明白到底負責管什麼,像八仙這樣的神仙,還到處遊蕩。
可是鬼界的官員卻很忙。各種民間傳說、小說、戲劇中,很少聽說有閻王出來到處溜達串門的。因此,衙門排到10座,而且每座有16個小衙門,充分合理。只有湯顯祖這個沒有做過官的進士,才在自己寫的《牡丹亭》裡,非要給鬼界衙門精簡機構,說是元末大亂,人間的人十停去了九停,新鬼自然也就少了許多,閻王殿事務大減,於是天帝把十殿閻君減了一殿。杜麗娘為情而死,進了地獄,居然只見到判官,不見閻王。
我總覺得,《玉曆》設計的官僚系統,是一種鬼界的計劃經濟管理模式,很有全能主義(totalitariani*)的味道,對人的活動,從一枝一節開始盯起,吃喝拉撒,說話思想,乃至做夢起意,統統管起來,行善記一個紅點,為惡記一個黑點,最後秋後算賬,一點也賴不掉,不冤枉一個好人,不放過一個壞人。如此龐大繁複的管理任務,還要保證不出錯,沒有營私舞弊的,說實在的,真難。不知道地獄裡的鬼官們是靠什麼思想武裝起來的,能一直維持如此的高效率和低差錯率。抑或閻王殿裡的刑罰過於嚴苛,把鬼官們嚇得只能老老實實做事。
鄉紳與精英
中國這個國度,自秦漢大一統,建立官僚型帝國以來,朝廷用來平衡官民關係的法寶有三:一是強調官員的自律;二是朝廷對於官員的監管,因此特別設定了別的國家所沒有的監察系統,官小權大,替皇帝盯緊了官員;三是逐漸形成了半官半民的鄉紳階層,透過這個階層的制約,抗衡官權的無限擴張。
官員的自律,時間長了都靠不住,而監察部門的監督,也會隨著制度的疲沓,官僚機器的鏽蝕,形同虛設,只有紮根鄉土的鄉紳靠譜一點。但由於整體上朝廷制度的廢弛、政治的混亂,這種鄉紳的抵制,也會變味,或者作廢或者變成地方性的反叛。
如果按西方類似研究的說法,所謂的鄉紳,也可以說是鄉村精英,只要民這邊存在文化精英,那麼,官民之間就有緩衝,有溝通,關係即使逐步惡化,惡化的步伐也會慢一點。現在中國官民關係的難題是,一方面,類似傳統官民關係的結構,依然存在。社會基本的矛盾,依然是官民矛盾,官員還是整個社會執行的主宰者。一個地方,得一優秀官員,則興;趕上一糟糕的官員,則敗。什麼事情,負責官員一言九鼎,民眾沒有聲音。但是,另一方面,跟傳統社會不一樣,社會上的精英,跟民眾基本脫節,不僅鄉村不存在過去那種跟民眾關係密切的鄉紳,連城市裡的精英也跟民眾關係淡漠。相反,他們中的多數,倒是跟官員關係更加緊密,有事沒事,都自覺地站在官的一邊,甚至不惜睜著眼睛說瞎話,以專家身份,幫官員圓謊。這樣的結果,是使官民關係喪失了起碼的緩衝,對立迅速加劇。
當然,官民對立的根本問題,在現代社會,還是因為官的權力太大,而民這一方,幾乎沒有什麼權力,一邊無限擴張,一邊節節後退,民方唯一的抵抗,就是透過“正常渠道”向上反映,然後讓官員的上級得知情況,出手遏制,或者透過不那麼正常的渠道,透過媒體和網路披露出來,還是讓官員的上級得知情況,然後出手遏制。可是,嚴格來講,官員的上級也是官員,除了最高領導,真正能從大局出發,遏制官權膨脹的,畢竟是少數。加上上級總比下級人數少,“正常渠道”經常不暢通,而媒體披露也有顧慮,網路上的事又經常很難說,一個事情,是不是能變成網路事件,制約條件很多,嚴格講,官員也不是不可以操控的。因此,儘管我們說,官員最怕的事,就是被曝光,被捅出去,但在多數情況下,他們還是有本事把事情控制住,只要控制得住,民的反制就沒有作用,反過來,他們也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擴權了。
事實上,現在官民矛盾最大的問題是官民結構失衡,從歷史的經驗看,這種失衡的危險非常大,一有風吹草動,就可能形成對全域性的威脅,甚至崩盤。而官民結構失衡,最大的問題是官權的無節制擴張,對應官權的擴張,目前唯一的途徑,是增強民方的遏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