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櫟握緊手中玉山,面上笑容輕鬆又釋然。
成功了……
任康復受不住接二連三的打擊,終於在他刻意刺激引導下說錯話時,盧櫟就知道,他與趙杼的計劃,成功了一大半。
當手上資訊越來越多,彙集出‘幕後英雄’肅王的影子,趙杼就與盧櫟商量著如何應對。本來他們並不想打草驚蛇,希望暗裡跟蹤現有線索,掌握所有肅王力量,再一舉擊潰,奈何野湖事件突發,他們順應形勢抓獲齊白,肅王緊張了。
進至今日,他們互相有明暗劣勢優勢,端看誰技高一籌。既然時機到來,需要正面應對,他們也不怕,不知道的資訊,查就是!
趙杼與太嘉帝各有安排,趙杼假意遠征,太嘉帝盯緊朝堂,盧櫟的任務,就是用案情牽引肅王注意力,儘量不要讓他把全副心神用在造反上。
然而肅王心機深沉,性子極穩,又非常有耐心,引開他注意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為此,趙杼找了很多方向,收集了很多資訊,最後,還是盧櫟從肅王每年一段的規律行為中,推測出嫡王妃對他的重要性。
是的,嫡王妃。肅王現在的妻子與郭威生母是姐妹,但肅王早年有一發妻,二十多年前就死了,身後未有一兒半女。日子漸長,大家對這位嫡王妃印象很淺,提起肅王妃,都知道其與郭威有親。
古代重禮法,男女婚前少有見面,肅王與嫡王妃相處時間不久,不若繼王妃相陪二十餘載,又替他生兒育女延續血脈,按理說兩人感情應該很淺,可肅王卻不同。
這位嫡王妃早年在上京城是個驚才絕豔的人物,靜嫻淑柔,德容言功沒一樣不好,人稱上京明珠。與肅王成親後,二人感情很好,肅王甚至夜夜留在正院,從未收用旁的女子。
二十多年前,遼人突然南下,當時肅王一家與先帝同在北山皇莊避暑。那時戍邊之人是趙杼父親先平王,戰事懸念並不大,可偏偏有那麼一小支遼人隊伍,不怕死的潛入大夏,襲到了皇莊附近。
先帝身邊禁衛軍也是先平王親自訓的,戰鬥力不弱,雙方經歷小範圍戰鬥,盡殲遼人,皇上和肅王無恙,可皇上當時寵妃密妃流產,肅王妃身死……
密妃當時懷的是個男胎,五個多月,早已成形,流產後密妃傷心不已,之後數年未再有孕,直至十多年後去世。先帝一直因此事覺得虧欠密妃,數年專寵於她,任她在後宮跋扈囂張,從來不管。
肅王妃當時還很年輕,說是驚懼之下滾落臺階摔死,肅王很是傷心,自責甚久。先帝感念相似經歷,常招肅王長談,兩人感情越來越好,連後面這位繼妃,都是先帝替他選的。
此後,每年嫡王妃忌日,肅王都會感懷一陣,卻也並未有太多表現。因嫡王妃早已去世,身後也沒有兒女,繼妃未有半點不滿,兩人生活甚是和諧……
這段歷史聽起來沒什麼問題,可往深往細裡想,總有不合理之處。事情過去已久,而且事涉先帝,非常敏感,趙杼很難查出實情,收集到一大堆模稜兩可的訊息。
有人說,先帝多疑,對肅王只是平平,還非常有忌憚心,可這件事後,先帝對肅王提拔多多,甚至慢慢開始讓他掌實權,莫非有什麼內情?密妃的孩子怎麼掉的?肅王妃怎麼死的?真是驚嚇之下倒黴?是不是肅王妃有功,無奈已死,先帝只得恩寵肅王?
有人說,肅王妃這顆上京明珠,應該是要入宮與先帝為妃的,不知道怎麼的,被肅王劫了胡。肅王是不是故意的?沒登上皇位,對先帝不滿,故意搶了先帝看上的女人,再表現出深情不二,任誰都說不出不對,先帝只能乾嚥苦水。待到此次意外,肅王故意佈下什麼局,弄死髮妻,再擺出一出傷心模樣,讓先帝對他連連安撫,入主朝堂?
其中最多提到的,就是這位肅王妃的死因。很多訊息裡都說,肅王妃當時七孔流血,疑似中毒……
肅王此人最是冷靜沉著,很少見其發火,也沒見他對什麼事過於執著,所以趙杼才非常頭疼,不知道從哪方面下手牽制他。當盧櫟指出這位過世的嫡王妃時,趙杼很有些懷疑,概因肅王除了每年髮妻忌日時會親自點盞長明燈,並沒有過多深情表示。
盧櫟其實也不確定,肅王這個人太完美,好像一切都是工具,沒什麼值得他心緒波動。但人之所以為人,是有顆與其它物種不一樣的心。不管是誰,什麼性格,總有求的東西,總有執念。
肅王想造反,能準備這麼多年,這是個執念,可這執念來自於哪裡呢?
依肅王聰明程度,若早年付出所有力量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