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蹲在鍊鋼爐前面吧。別說我不幹,帝國議會也不能幹啊!咱倆是好搭檔嘛,我出主意,您出產品。您的地盤在金屬集團裡,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不矛盾!聽您的意思,工字鋼弄出來啦?那您和我說說,最大尺寸能弄到多大?這可是事關帝國榮譽的大問題,我就等著您的鋼材建造我的新旗艦呢。”
對於齊祖的抱怨,洪濤的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了。這個老頭總想把自己拴在他的辦公室裡,隨時可以問問題。這百分百不成,如果自己願意幹這個活兒,那就輪不到他了!
“又是造新船,你和我說的那種能在鐵軌上拉著十幾萬斤貨物日行千里的火車啥時候造?”齊祖一聽說洪濤要造新船了,怨氣更重。當初洪濤為了忽悠他玩命研發,許下了不少好處,到底是什麼連洪濤自己都忘了。但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齊祖全給他記著呢。
“嘿嘿嘿……火車嘛,技術還不太成熟,等啥時候您和溫小七把那個蒸汽機弄得可以帶動一排織布機了,咱們再聊火車的事兒。您是個明白人,如果那玩意連幾臺織布機都帶不動,還指望它能拉著十幾萬斤貨物嗷嗷跑?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太大了容易摔跟頭,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想不起來沒關係,洪濤有這張肉爛舌頭不爛的破嘴在,忽悠齊祖這樣只知道琢磨東西,一天都很少說話的工匠是一門靈。
“那成,這可是你說的啊,你記住嘍,別到時候又拿什麼國家機密來糊弄我!工字鋼目前只做過十厘米高的,不過那玩意就是個力氣活兒,只要時間足夠,你要一米高的也沒問題,無非就是快慢區別。造船怎麼還用工字鋼,難道你要去船上鋪鐵軌?”齊祖說起自己的專業,氣勢上又足了三分,這也就是洪濤來問他,要是換了別人,他連搭理都不搭理。
“您別和我吹牛,還一米高,上哪兒弄那麼大的模具去?我也用不上那麼高的,四十厘米足夠,但是強度和韌性我可有要求。太脆了不成,太軟了也不成,更不能太厚。以帝國金屬集團目前的能力,最長的一截能有幾米?”都是玩技術出身的,洪濤很容易分辨出齊祖話裡那句是實情、那句是誇張。工字鋼的高度並不太重要,三十或者四十厘米高都成,大不了把兩根鉚接在一起當龍骨。不過每截型材的長度必須足夠,太短了就會增加鉚接介面,重量會成倍增加,也就失去了用鋼材代替巨型木料當船龍骨的意義。
“這我可說不準,那些鋼軌都是三米一截,太長了不好運輸。不過我覺得十米一截應該沒問題吧,你需要多長的?”齊祖一說到技術細節,也不再滿嘴跑火車了。在這方面他還是很保守的,寧肯少說也絕不多說,萬一說冒了做不出來,那他比被人指著鼻子罵還難受。
“當然是越長越好了!如果您給我弄出一根一百米長的,我立馬叫您乾爹,也讓您過一過當皇親國戚的癮!”既然齊祖說了能做,洪濤就放心了。十米長也不短了,全靠半手工鍛造,太長的型材根本不可能,如何預熱就是個大問題。一根龍骨用五六根工字鋼鉚接起來,再撐上肋骨,強度應該也夠用了,重量也能接受。
“唉,你又要跑是吧?出征前你說的那些線膛槍到底還生產不生產了?如果想要就趕緊讓國防部下訂單,如果你不急,我就把生產線撤了。現在火炮的訂單太多,我這裡除了庫存之外,還得臨時趕製一批新型炮。”洪濤的口花花對齊祖無效,他只聽有關技術方面的,其它一概無視。而且每次洪濤開始忽悠人的時候,就是想跑,好不容易逮著這位皇帝一次,齊祖堅決不能輕易放洪濤走,好多事兒還得問清楚呢。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