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咋了?酸液濺到臉上啦?”很久沒來這裡,洪濤推開實驗室的門之後,就發現了一個很顯著的變化,李堯夫的小臉上多了雞蛋大小的一塊傷疤,看上去像是燒傷。
“恩……弟子沒用,把電池盒子弄炸了……”看到洪濤進來,李堯夫立刻就像見到了親人的孤兒,眼眶裡刷刷的直冒水兒。
“還傷到別處了沒?別哭,都多大了,還掉眼淚。你看師傅我,男子漢立於世間,這張臉是最沒用的。咱又不靠臉吃飯,靠的是真本事,沒濺到眼睛裡去吧?”洪濤一隻胳膊把李堯夫摟住,在他後背上拍了拍,就算關心過了。在安慰人的問題上,洪濤是棒槌,通常不讓他安慰還能不太傷心。
“沒有,就把胳膊和臉傷了……師傅,那個電池盒子為什麼會炸?”這次洪濤的安慰還真起作用了,李堯夫近距離看了看洪濤的臉,好像覺得自己臉上這點小傷疤還真不算什麼。皇帝臉上都這麼花了,也照樣能當官找媳婦,還不止一個,自己怕啥呢?
“這個嘛,原因很多,最可能的是因為一種你知道的氣體,氫氣!它和氧氣混合到一定比例之後,有個小火星就會爆燃,下次再用手搖發電機給電池充電的時候,把導線拉長一點,人距離遠點,充電時間不能太長。”具體蓄電池為啥會爆炸,洪濤也說不好,因為自己弄出來的這種鉛酸蓄電池太簡陋了,很多原因都會使它炸開。
由於沒有塑膠、橡膠,鉛酸蓄電池是用玻璃槽做外殼,裡面的極板倒是比較講究,鉛板上打滿了小孔,塞入鉛膏製成的,配上百分之十濃度的稀硫酸和蒸餾水溶液,電極利用率和放電容量可以提高很多,可是安全性很沒保證。
但洪濤對鉛酸蓄電池的理解也就到此為止了,至於說後世那種密封型、免維護的鉛酸蓄電池到底是怎麼弄出來的、裡面還有什麼訣竅,他一概不知道,連印象都沒有,誰沒事兒拆蓄電池玩啊。
現在他搞出來的這個玩意沒什麼實用性,雖然充放電都算正常,但是系統太脆弱,暫時只能在實驗室裡做試驗,順便讓這些研究人員熟悉熟悉電究竟是個什麼東西。比如電解水、電解食鹽水、電解提純銅、電解鋁、電解火鹼溶液的試驗等等。透過這些小實驗,可以讓李堯夫這些人頭一次直觀的見到這種看不見的電流是真實存在並如何做功的,還可以讓他們死記硬背的把一些電解公式記下來。
洪濤本身也不是化學家,他腦子裡的化學知識全是碎片性質的,無法像教授航海、地理知識一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去教授別人,只能採用這種辦法。先把試驗過程和結果做出來,然後讓這些人慢慢去摸索原理,不管怎麼說吧,這總比古代人一點一點總結的辦法要快很多很多,知足吧。
雖然這些試驗無法量產,但氫氣大概啥性質、電解飽和食鹽水得到氯氣、氫氣、燒鹼、用粗銅在硫酸銅電解液裡透過電解方式得到純度更高的電解銅,這些變戲法一樣的反應還是很迷人的,更讓人眼界開闊,甚至還頭一次見到了鋁這種新材料。
知道了這些反應,有了對電的更深瞭解,原本很複雜的化學制備工序就會變得簡單而高效了。然後還能透過這些反應,逐漸摸索出更多的化合物產生規律。在三酸兩鹼的基礎上,再有點基礎石油化工的底子,洪濤都不知道這些孩子再過十年二十年會弄出什麼東西來。
不過要想給這些孩子插上飛翔的翅膀,光靠這幾臺手搖發電機還是遠遠不夠的。它們的功率太小,即使有蓄電池組可以加壓提高電流,也差得很遠。當初自己把硫酸折騰出來,主是想弄鉛酸蓄電池,然後用蓄電池組和線圈去代替強永磁鐵,目的是要弄更大的交流發電機。沒想到交流發電機沒弄出來,倒是把初級化工長產業給帶出來了,這就叫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吧。
以前是政務繁忙,沒時間兩頭都顧著,現在好了,自己無官一身輕,除了每個月底去航海學校裡開個討論會耽誤幾天,平時有大把的時間供自己支配,那何不把失去的東隅也弄回來呢?閒著也是閒著,給自己找點事兒做,省得每天看見空空蕩蕩的金河城生悶氣。
想要更大的發電機,光靠手搖、腳蹬顯然已經不夠用了,必須找到更強大的動力源。後世的發電站有火力的,它不受自然條件約束,只要有足夠的燃料就能建造。可這玩意洪濤玩不轉,先不說鍋爐,汽輪機的葉片就能把全世界最牛逼的工匠全累死。
除了火力之外,還有水力發電,這個模式洪濤倒想去試試。從原理上講,其實古人們早就已經在利用水流的力量做功了,水車不就是嘛。和水力發電相比,水車其實就是多半個發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