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個大工程之外,在登州港和開封城也雲集了上萬人的工程兵部隊,他們的任務是修建一條以登州為起點,經過密州、濟南府、大名府的東西走向硬化路,全長近七百公里。預計這條路將在兩年後完工,目前剛剛開始在沿途的幾個地段造窯就地燒製水泥,真正的公路建設還沒開始。
而且這條路只是第一期,它的第二期終點在延安府、第三期終點在原屬西夏的和南軍司西寧州。一旦這條公路建成,西部腹地就不再是天高皇帝遠的化外之地了。大宋南方的物資、兵源都可以透過海運、運河北上,再由登州港或大名府換乘馬車順公路西進,用不到以前三分之一的時間就能抵達遙遠的西部。這就等於是把中央政府的手伸長了,不需要在偏遠地區佈防重兵。
雖然修建公路會花費巨資,但從每年的軍費裡平攤的話也是值得的。更何況有了這條公路,西部內陸就能與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進行有效的經濟溝通和人員流動,對於發展內陸經濟也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怎麼算大宋朝廷都不虧。
那洪濤、或者說大宋目前的朝廷拿得出這麼多錢來同時修建這麼多大工程嗎?即便是用裁撤下來的軍隊來當做人工,那也得管飯吧。這麼多人每天吃喝再加上建築材料和工具,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的確,洪濤真拿不出這筆錢,但他有辦法讓別人出錢幫他進行這種耗資巨大、獲利期很遠的工程。這條被他命名為一號公路的硬化路,大宋朝廷基本不掏一分錢,全部由一家名為黃氏建築公司的外資公司承包了。
這家公司說起來還和洪濤沾著不太遠的親戚,它的大股東就是黃海家,負責人是黃海的長孫、黃浪的大兒子黃逸。現在黃家已經是金河帝國里名符其實的大家族了,尤其是在農業和建築行業裡非常強勢。由於它起步早、人脈廣,現在的家族產業幾乎遍佈了金河帝國每個海外殖民地,說是叫公司,洪濤覺得叫托拉斯都不為過。
“看來我還得把有關反壟斷、反托拉斯的法律制定出來,免得以後這些資本家們肆無忌憚的發展。”當洪濤看過最終中標的黃氏建築公司詳細資料後,不由得又有感慨了。
金河帝國這十多年發展的太快了,要是再這麼下去,用不了二十年,被自己推翻的皇朝就還得站起來,到時候可能不叫皇帝了,但是性質差不多。像黃氏建築公司這種家族企業,如果不加以限制,說不定哪一天就能變成可以操控一個國家的龐大勢力集團。資本家並不比皇帝善良多少,千萬不能對他們掉以輕心。
至於說黃氏建築公司幹嘛要來承包這麼一條需要投入巨資、看起來還沒什麼利益的公路建設呢?真不是黃家腦子出問題了,更不是他們要報答洪濤什麼恩情,而是洪濤給了他們一個承諾。這條公路建好之後並不是免費公路,而是收費公路。凡是要使用這條公路的人和組織,都必須按照事先約定好並由大宋朝廷批准的繳費標準支付過路費。
而這些過路費就是黃氏建築公司的投資回報,到時候黃氏建築公司就要在公路上設立收費站了,牌子上寫著: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這兒過,留下買路財!
當然了,這個收費期是有限度的,分不同的路段,收費年限從十年到十五年不等。而且不光要收費,還得對公路進行必要的保養。當收費期結束之後,這條公路就會被收歸大宋朝廷國有,變成一條免費公路。
這筆賬任何一個有頭腦的大商人都能算得過來,只要大宋朝廷可以履行合同,就肯定能賺錢,而且還不少賺。但這種模式也只有洪濤和金河帝國的商人能夠聊得通,如果讓這些商人和原本的大宋朝廷做這種買賣,他們連考慮都不會考慮,這就是信用問題了。
一個人做買賣需要信用,一個國家、一個政府和別人做買賣同樣也需要信用。大宋朝廷沒信用,但洪濤有,不光有,還很足。可以說不管是金河帝國的商人還是大宋沿海城市的商人,都不是衝著大宋朝廷來投資的,他們看重的是洪濤本人,從而才相信在他的領導下,大宋的新朝廷也有足夠的信用。
這時候如果誰要說想把洪濤搞下去換別人來領導大宋朝廷,這些商人第一個就不會答應,除非你先把他們的投資、利息和部分利潤支付清。所以說,信用並不光是對別人的承諾,它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是個互利互惠的好習慣。
目前在大宋土地上承包各種基礎建設的本地投資、外資很多,百分之八十新建的公路、工廠、水利設施都是用這種方式進行的。不管是獨資還是合資,只要對國家有利、對未來發展有利、對當地民生經濟有利,大宋朝廷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