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聯姻的話,南楚要的肯定不是個尋常位置,只怕是要帝后之位。
皇上有皇后,肯定不會是他了,那就是宸兒了,這不是跟清韻搶位置嗎?
鎮南侯不想清韻受委屈,更不想楚北身邊多一個南楚公主。
右相也知道南楚不蠢,可為今之計,除了儘量拉攏,還有別的更好的選擇嗎?
幾位大臣,你一句我一句的商議著,皇上坐在龍椅上,一句話都沒有說。
神情糾結,好像遇到了難以抉擇的困境。
幾位大臣發現了。還以為皇上是在為和不和南楚聯盟而苦惱,皇上雖然二十年沒上戰場了,可沒哪個大臣敢不將皇上的意見放在眼裡。
獻老王爺輕咳一聲。望著皇上道,“皇上,您的意思呢?”
“什麼意思?”皇上回過神來,問道。
他問的很隨意。
幾位大臣就凌亂了。
皇上,邊關戰亂,比什麼事都重要啊,您怎麼能這時候走神呢?
獻老王爺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他問道,“皇上方才走神。在想什麼?”
皇上也不隱瞞,只笑道,“朕在想,朕是不是該召回龍虎衛。”
鎮南侯當即就道。“自然要召回。”
皇上有些犯難,“如果朕要召回龍虎衛,那二十年前朕說的話,豈不當成是放屁了?”
他當年解散龍虎衛,是覺得他這輩子都沒機會在上戰場了,誰想到老天爺待他不薄,他愧疚了二十年的事能有放下的一天,他可以毫無愧疚的做自己。
龍虎衛有多厲害,沒人比皇上更清楚了。
可他更知道。沒有什麼比御駕親征更難的了。
說服百官答應很容易,可別忘記了,還有宸兒呢……他很小的時候。他就天天忽悠他看兵書,就是一身的毒,都沒有一日落下過。
他期盼著能上戰場,如今好不容易等到機會了,他蹦出來讓他留下了監國,他去馳騁疆場……
皇上覺得自己的兒子可能會跟他翻臉。
要是寧王在就好了。留他監國,可以父子齊上陣。
不過寧王在。他估計也希望兄弟齊上陣……
可是能監國,能讓百官心悅誠服的,除了寧王和宸兒,沒有旁人了,他可不希望上了戰場,一邊為了戰事絞盡腦汁,一邊還要批閱奏則。
獻老王爺聽得一笑,“皇上多慮了,當年解散龍虎衛也算是逼不得已,臣想應該沒誰願意,他們都在等著皇上召回他們呢。”
獻老王爺一說完,皇上就道,“朕決定了,召回龍虎衛。”
至於其他的事,等龍虎衛齊了,再決定不遲。
這時候,右相方才上前一步,問道,“皇上,那大錦和南楚結盟的事?”
皇上抬手打斷他道,“結不結盟,容朕想一晚,再做決定,先將興國公一黨給朕連根拔了。”
這話,要換做別的皇帝說,軍機大臣會認為他令不清輕重,可皇上縱橫沙場,殺伐果決,他說考慮一晚,那不是說著玩的,是真考慮。
明兒一早,就會給決定,而且是毋容置疑的。
既然皇上拿主意,他們也不用多費心,先把興國公一黨的殘餘給拔了。
興國公在朝中勢力不小,佔了四分之一,他謀逆了,而且失敗了。
那些堅定不移的扶持安郡王做太子的大臣都蒙了,尤其是看見興國公挾持太后離開,一個個臉色刷白,背脊發涼。
他們是瞎了眼啊,居然扶持的不是龍子龍孫,只是一個逆臣子孫,興國公是把他們給坑慘了。
可謀逆大罪,那是寧肯錯殺一萬,也不肯放過一個的啊。
就在皇上做決定的時候,興國公一黨,已經跪在宮門外,求皇上開恩了。
雖然希望渺茫,但不是沒有一點希望。
他們並不知道先太子不是龍種,是興國公和寧太妃生的,太后都被蒙在了鼓裡,何況是他們了,不知者不為罪,求皇上饒了他們。
興國公逃了,皇上派人去抄興國公的府邸,擴充國庫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查詢眾大臣結黨營私的證據。
去抄家的人是明郡王。
幫他討這差事的是右相,至於為什麼討……不是右相想趁機巴結明郡王,而是逸郡王幫他討的!
當然了,逸郡王不是那麼好心的人,他更多的還是幫自己,因為明郡王去哪兒,他就去哪兒。
方才一堆人走,逸郡王就拖著明郡王去找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