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 / 1)

小說:我是雲南的 作者:掃葉僧

翠羽黃衫有著純粹的莫西幹血統,長相與現代美國人有明顯的出入,細看眉眼,倒是和萬里之外赴美留學的傈僳族阿姨頗有幾分相似。

兩人幾乎是一見如故,很快就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友。

她們之間從來不會缺乏共同話題,但是因為同屬少數族裔,她們關心最多,比較最多的還是社會融入的問題。

少數族裔如何融入祖國社會大家庭,在任何地方,任何歷史時期都是非常嚴肅的話題。

然而這個話題在新中國的解決方案非常自然,這與我們的黨獨特的工作方式分不開。

我們的國家從來不嘗試改變任何民族的文化,或者遷移他們的活動區域。我們只會派出黨員幹部,深入到群眾中去,切實瞭解他們的疾苦,從非常小的細節做起,幫助他們改善生活,幫助他們整理和儲存自己的文化傳統。

怒江流域是當年土改的樣板工程之一。因為當地居民的基礎土地資源較少,當地政府決定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直接過渡,透過團結各族人民一同墾荒,在改善居民生活的基礎之上完成生產模式的轉換。

阿姨的描述直接將翠羽黃衫震驚了,她感覺自己的三觀重刷,腦洞大開!

世界,原來不只有一種模式!

翠羽黃衫的幼年是在教會寄宿學校渡過的。寄宿學校是美國當局為了製造“文明的印第安族裔”而開設的教育機構,從根本信仰上對他們進行改造和教育。剪髮,皈依,使用英語,是學校的鐵律。學校的課程不斷號召學生們對“文明”感恩,一遍遍地提醒他們,是文明者的殖民給這片大陸帶來了生機。儘管翠羽黃衫對這種辭令非常不以為然,但是她也不敢公開表達異議,因為那些表達了異議的孩子都會被統一安排“轉學”。這樣的轉學,通常意味著失聯,無論是同學還是部落的親人都不知道他們被送去了哪裡。

一直以來,在美印第安人都被視為不具備社會行為能力的群體,需要接受美國公民的“監護”。在美國建國的前150年裡,他們甚至一直都沒有取得合法公民地地位。直到1924年《印第安人公民法》簽署,印第安人才真正成為“美國人”的一部分。然而,這一切還是剛剛開始。為了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權與投票權,印第安人又為此鬥爭了數十年。

翠羽黃衫還算是幸福的一代人,在美局推動的“肯定性運動”下,那些自願放棄少數族裔優勢政策的印第安人也可以獲得與美國公民同等的權力。她便藉著這個機會從教會寄宿學校轉入了新建的部落學校。

儘管在部落學校裡,印第安文化得到了應有的尊重,但是教學的基調和內容卻沒有大的變化。想要從部落學校考入伏魔大學這樣的公立常青藤學府更是難上加難。

在來美國之前,阿姨對這個國家的認知都來源於當時非常知名的準地下電臺。在電波里,美國被塑造成了烏托邦式的完美國度,人人食有魚,出有車,引吭即高歌。自由女神就是這個國家的精神象徵……

可是,為什麼他們卻容不下印第安人保持自己的文化,語言,信仰和生活方式?為什麼還要將少數族裔政策和公民權作為不同選項放在臺面?

自由,不應該是隻能在怒江穿花衣,在浦江喝咖啡的自由,而是在浦江穿花衣也能受到社會的認同,在怒江喝咖啡也能得到親朋的理解……

關於類似話題的討論,每每都會以阿姨思鄉心切,忘情落淚而告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