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還是缺人才(1 / 2)

“李公僕,您的想法很有啟發性。”專案負責人首先表態,“引進國外先進生產線和技術,再結合我們的自主研發能力,確實有可能實現這款發動機的批次生產。 我們會盡快組織專家團隊對您的建議進行深入研究和討論。” 李浩軒點了點頭,表示對專案負責人的支援。 他知道,這個專案的成功不僅僅取決於技術和資金的支援,更需要團隊成員們的團結協作和共同努力。 “不過……”就在這時,專案負責人卻略帶為難地道,“即便是解決了這個問題,想要實現咱們卡車的自主生產依舊困難重重。” “哦?莫非還面臨什麼裝置上的問題?”李浩軒不解地詢問道。 “並不是!”專案負責人苦笑著搖了搖頭,“卡車其他零部件的生產難度倒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咱們蕩寇鎮的同志們努努力還是能夠解決的。” “可咱們目前面臨的問題卻是……工人不夠!”專案負責人略帶無奈地嘆息道。 專案負責人接著解釋道:“李公僕,您知道,要搭建一條完整的生產線,不僅需要高精尖的裝置和技術,更需要大量的熟練工人來操作這些裝置,完成各個生產環節。 而現在,我們的工人數量嚴重不足,尤其是缺乏有經驗的熟練工人。這已經成為了制約我們生產線搭建的最大難題。”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雖然我們可以從系統商城中購買一些自動化裝置來減少人工操作,但這些裝置價格昂貴,而且並不是所有的生產環節都能用自動化裝置來替代。 所以,我們仍然需要大量的工人來完成生產線的搭建和後續的生產工作。” “目前咱們蕩寇鎮雖然有五千人,但這裡面能夠當做合格工人培養的連一千五百人都不到。” “更何況他們要負責的專案實在是太多,哪哪都需要人。” “而且,即便是合格的也需要培養後才能勝任工作。” “因此,目前我們的工人數量遠遠無法滿足大規模生產的需求。” 聽到這裡,李浩軒不禁皺起了眉頭。 他知道,工人短缺的問題確實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需要儘快解決。 否則,即使花大價錢購置了先進的生產線和技術,也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效能。 “那你們現在有什麼解決辦法嗎?”李浩軒問道。 專案負責人想了想,說道:“目前來說,我們有幾個可能的解決辦法。 第一,那就是等待咱們人口繼續增加後獲得更多可以快速培訓的工人來投入卡車生產線中來。” “第二,加強工人的培訓和技能提升。我們可以透過現有的那些技校把那些不合格的同志們培養出有用的人才。” “但現在華夏的情況李公僕你也知道,大部分同志連大字都不識一個,想要把他們培養出合格的工人實在是太難太難了。” “這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時間。” “第三,尋求外部合作。那就是咱們蕩寇村只負責核心的零件生產,其他的零件都交給外面的同志們去做。 雖說如今的華夏文盲率很高,高階知識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但在龐大人口基數的加成下,再怎麼也有個五六十萬讀完中學的,大學生雖然少一點,但十分之一總還是有的。 如果能號召他們來到咱們的根據地,建造幾座卡車生產廠還是輕而易舉的。” 聽完專案負責人的解釋和建議後,李浩軒頓時明白。 歸根結底,華夏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人才匱乏。 在四億人口中,受過基本教育的人才數量寥寥無幾,這對於國家的發展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障礙。 因此,解決人才短缺問題將是華夏實現騰飛的關鍵所在。 李浩軒深吸了一口氣,目光堅定地看著專案負責人,“我明白你的擔憂,但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得面對,而且必須得解決。 蕩寇村的未來,華夏的未來,都離不開這些工人們。”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你的三個建議都很好,我覺得我們可以同時進行。 一方面,我們可以繼續等待人口的增長,同時加強對現有工人的培訓和技能提升。 這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當前的生產需求,更是為了我們的未來儲備人才。”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嘗試尋求外部合作。 華夏雖然文盲率高,但正如你所說,我們的人口基數大,總有一部分人是受過教育的。 我們可以透過各種渠道,比如宣傳、招聘等方式,吸引他們來到我們的根據地。 同時,我們還可以透過後世的一些方式培養屬於咱們自己的人才。” “後世的技術那麼發達,人才的培養也早有一套固定的體系。” “只要咱們能堅持不懈的大規模大批次的投入,至少能在短時間內培養出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這個時代所謂的知識分子!” 窮則變,變則通,在這一刻,李浩軒思如泉湧。 或許正是因為人才的極度睏乏,讓他靈光一閃,想到了結合後世手段大規模培養人才的體系建設。 說著,他跟專案負責人匆匆聊了幾句,便迫不及待地再次回去開會去了。 會議的具體內容,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