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2 / 4)

小說:掀起國學蓋頭來 作者:千頃寒

歇息則個。

正是:

溫良恭儉讓,苦辣酸甜辛。

好,欲知南老有何秘密?且聽咱光當下回分解。

第八回 神奇秘密

第八回 神奇秘密

上回說道,南老大師懷瑾有個秘密。不料光當還沒有說出究竟,卻被仁者賢君猜出來了。那位要問:何以見得?煩請看官往下看來。

南老雲:“《易經·系傳》上就有兩句話說道:‘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以現代觀念來講,意思是人類的語言不能表達全部想要表達的思想。現在有一門新興的課程——語意學,專門研究這個問題。聲音完全相同的一句話,在錄音機中播出,和麵對面加上表情動作的說出,即使同一個聽的人,也會有兩種不同體會與感覺。所以世界上沒有一種語言能完全表達意志與思想。而把語言變成文字,文字變成書,對思想而言,是更隔一層了。”

這話確有道理。比如:“我吃飯”一句。讀的時候,重音落在主語“我”字上,強調吃飯的主體是“我”,而不是你;重音落在賓語“飯”字上,強調被吃的客體是“飯”,而不是瓜;重音落在謂語動詞“吃”字上,則強調我的行為是“吃飯”,而不是做飯。如果再加上疑問語氣,就更需要“體會與感覺”了。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確為真理,近乎常識。而且儒家經典本身就有一些語義不明之處。譬如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顏元在《習齋餘錄·言行錄》中就曾指出:“格物之格,王門訓正,朱門訓至,漢儒以來,似皆未穩”。說明《大學》八目之首的“格物”,歷來語義都不明確。

按說,盡人皆知的常識基本上就是廢話。例如“嘴可以用來吃飯”就是廢話。但是,南老的過人之處,恰恰是能巧用常識。比如誰要說他的“別裁”曲解《論語》,這常識就能派上用場:“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嘛。於是乎,南老便可信口開河兼信口雌黃並舉,將那標新立異的國學撥拉得左右逢源,將那神秘莫測的傳奇揮灑得如天馬行空一般暢通無阻了。這,便是南老大師的一個秘密。不知各位看官以為如何?

再看樓主仁者先生在1335層樓上的回貼是如何說的。

仁者先引了青灣的一段話:“光當先生今天大批南先生,先不說您說的對錯與否,但您的文采確實非一般人可比,行文如行雲流水,給人的感覺不錯。”

然後,仁者接著說:“光當先生確實很有文采,知識廣博。只是可惜未能參透南老師的文章。建議光當先生在多瞭解南老師的基礎上重點反覆閱讀您所批判的內容,幾遍之後,也許您會體會到,南老師的‘意思’並不是您所批判的那樣。就說文言文是開啟寶庫的鑰匙一題,不妨做個調查,有多少人能讀懂(指能正確認識並理解)《四庫全書》《四書五經》《道藏》《大藏經》?您本人也博學多才,不妨也試試。”

瞧瞧,“光當未能參透南老師的文章”,所以要“建議光當先生在多瞭解南老師的基礎上重點反覆閱讀您所批判的內容,幾遍之後,也許您會體會到,南老師的‘意思’並不是您所批判的那樣。”

依南老的說法:“聲音完全相同的一句話,在錄音機中播出,和麵對面加上表情動作的說出,即使同一個聽的人,也會有兩種不同體會與感覺。”

照仁者的意思:同樣的文字,“反覆閱讀”“幾遍之後”,“意思”就要變了。

再瞧瞧,仁者先生顯然能“參透南老師的文章”,掌握了南老的秘密武器,而且“在多瞭解南老師的基礎上”,還能把“不同體會與感覺”發展到連“意思”都“並不是”“那樣”的新高度。諸位看官,仁者先生是不是比南老大師更神奇?

既然此秘密這般神奇,敬請諸位看官捧捧場,來點掌聲,歡迎仁者賢弟給大家來個示範表演,瞧南老那些自相矛盾的內容,經過反覆閱讀幾遍之後,是否果然就能自圓其說了。光當熱切地期待仁者賢君大獲成功,千萬莫教我等望眼欲穿哦!如果實在不行,還可以死死盯住光當拙文,凡有令仁者賢君不快之處,就反覆閱讀,以期“意思”變成“並不是”原來“那樣”,直到閣下滿意為止。這豈不是比同光當辯論省事麼?

秘密還沒說出,已被高人道破,大概令看官有些掃興,光當不妨再透露另一秘密,聊作補償。好在這另一秘密尚未被人參透,或許還有那麼一點兒神秘感吧。

什麼秘密呢?

大陸記者王學信“走進南懷瑾”,發現“儘管懷師擁有27萬多冊中外古今藏書,卻常苦於無書可讀,常叫身邊的工作人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