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月的時間,只使你養氣靜心,卻無任何教授,為師實在有些慚愧。不過我也知道,你一定會走。你性子看似淡漠,對外界渾不在意,其實內心火燙,忠孝悌諾,你已經深得三昧……
我這裡為你準備了幾本法帖,回去之後,需認真臨摹揣摩。
這卷《論》,還有《京氏易》和《歸藏》《連山》兩部易書,一併送給你,望你能好生研讀。”
一般來說,贈書,也代表著衣缽傳承。
特別是師生之間,老師贈與學生書籍,也預示著學生可以出師。
曹朋愕然,“老師……”
“友學,你此次出山,再想回來,恐怕非你能決定。
我臨行只贈你一句,莫忘記了你來時與我所說的志向。”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胡昭笑容更甚,“知易行難,望你將來不管走到哪裡,都不要忘記你今日所說的這些話語。”
“學生,銘記心中。”
“去吧,去闖出一片天地,為師當坐此山中,敬候佳音。”
“喏!”
師生二人話語不多,但是卻已表達了所有想要表達的情感。
胡昭是個性情偏於淡泊的人,而曹朋也不是一個善於表達內心情感的主兒。對他們來說,寥寥數語,足矣!
一旁,司馬懿站在門廊上,神情複雜。
當曹朋來到他身前,向他告辭的一剎那,他突然笑了。
“阿福,好好做。”
“也祝師兄早日學成,小弟在許都,恭候師兄。”
“我會去的!”
兩人旋即相互一揖,曹朋轉身離去。
看著曹朋的背影,司馬懿在心中暗自嘆了口氣。他也說不清楚,自己此刻究竟是怎樣一種心情。想到當初曹朋初來時,自己興高采烈;可是那篇《愛蓮說》一出,卻使得司馬懿如鯁在噎。他倒也不是小心眼,只是感覺到一種說不出來的壓力。也許正是這種壓力,讓他在後來的日子裡,有意無意的和曹朋疏遠。可就在剛才道別的瞬間,司馬懿覺得自己有些可笑。
曹朋曾對他說過:“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師兄所長之道,不在詩文,又何苦掛懷呢?”
那本是曹朋勸慰他的言語,只在當時,聽上去似乎好像炫耀。
司馬懿扭過頭,看向了胡昭。而胡昭,正負手在一旁,靜靜的看著他。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阿福已經找到了他的志向,我也應該去尋找我的志向!
想到這裡,司馬懿眼中,閃過一抹堅定之色。
他暗自握緊了拳頭,在心中自言自語:阿福,我不會輸給你的,絕不會……
……
聽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