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崖寺,聽上去似乎很陌生。
但如果提起它後世的另一個名字,人們也許就耳熟能詳:白馬寺白馬寺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三大佛寺之一。滎陽洞林寺,龍門香山寺,還有這白馬寺。不過白馬寺最初,名叫金剛崖,有金剛棲息之意。
相傳,漢明帝劉莊夜寢南宮,夢金神頭放白光,飛繞殿庭。次日得知,夢中金神,極為佛門金剛,於是派遣使者蔡音、秦景等人前往西域求佛。此時的佛教,又稱浮屠教,早在西漢年間便流傳至中原,但是並不為太多人接受。不過在西域,許多國家視佛教為國教。
如烏孫、疏勒、龜茲,更是浮屠治國。
蔡、秦二人於月氏遇到天竺僧人迦什摩騰(一名攝摩騰)、竺法蘭。於是便邀請這兩人到洛陽宣講佛法。這也就是佛教史上,最為著名的‘永平求法’的故事。不過那畢竟是佛教史上的記錄,誰也說不清楚究竟。反正是迦什摩騰和竺法蘭來了,並向劉莊宣講一次佛法之後,漢明帝便敕令仿造天竺寺院的式樣,在北邙山和雒水之間,選定一處地址修建寺院。
最初,白馬寺是以官署之名而存在,管轄所有至中原傳法的僧人。
若想要傳法,就必須持有白馬寺的度牒,否則便不受朝廷保護,甚至可能被官府視為邪教。
白馬寺的主持,拜白馬寺卿,不在朝廷品秩之內,但每月會領取俸祿。
迦什摩騰和竺法蘭在白馬寺……最初是叫做金剛崖寺,定居之後,苦心編譯《四十二章經》,使之成為流傳至國內的第一部翻譯成漢語的經文。《四十二章經》編譯完畢之後,漢明帝以白馬馱載佛經、佛像有功的藉口,改金剛崖寺為白馬寺。不過許多人仍習慣稱之為金剛崖寺。
前世,曹朋也曾來過白馬寺。
但說實話,除了看到一堆人,就是掏錢上香,並沒有領悟到什麼高深佛法。
而在東漢末年,受戰亂影響,白馬寺早已不在朝廷治下,而成為一座單獨的佛寺。信佛的人有,特別是在董卓遷都之後,許多洛陽人都開始信奉佛法,成為佛門信徒,並供奉家產。
所以,白馬寺在戰火中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反而變得越發興旺。
曹朋抵達白馬寺的時候,史阿已經在寺外等候多時。一見曹朋,他立刻熱情的迎上前來,“公子,怎地這時候才到?”
“路上欣賞夜景,以至於來得晚了,史大俠勿怪。”
“公子客氣了……今日正好有幾個好朋友也在,聽聞公子大名,他們也想拜會一番。史阿冒昧做主,還望公子海涵。”
在來白馬寺的路上,曹朋已經想到了這個結果,所以並沒有太在意。
他微微一笑,“史大俠,你才是客氣了!”
朱贊說的沒有錯,自己現在要謀求名聲,一言一行都必須注意。
史阿這個人,江湖氣甚重。
所以和他打交道,必須要謹慎小心。
不能太親熱,也不能太疏遠。這裡面有一個‘度’的掌握,不過總體而言,曹朋把握的還算不錯。
史阿開懷大笑,拉著曹朋,大步走進寺院。
在後世,白馬寺設有許多風景名勝。比如二僧墓、齊雲塔,清涼臺等景緻……不過在東漢末年,這些景緻還未曾出現。二僧墓只是兩座墳塋,墓前豎著兩隻石碑,看上去古樸簡陋。
曹朋隨著史阿登上一座高約有六米,底部是夯土板築,上面鋪著青石的高臺。
在後世,這座高臺名為清涼臺,是白馬寺最為著名的一道風景,更被人稱之為‘空中庭院’。
但如今,空中庭院尚只是一個雛形,大約一百三十平方的高臺上,建有重簷歇山的樓閣。
後世相傳,這裡曾是劉莊幼時讀書避暑之所,後來改為翻譯經文的地方。
不過曹朋大體上是不信的……這譯經臺據史阿所說,分明是迦什摩騰和竺法蘭來到洛陽之後才營造而成。當時,劉莊早已經登基……想必是佛教為了烘托自家的高明,編撰出這樣的故事。其實,佛經中這樣的謊話隨處可見,都是宗教為了爭取信徒,而刻意流傳下來。
曹朋前世是無神論者。
對於宗教,他既不反對,也不排斥。
道教也好,佛教也罷,包括什麼基督教天主教,他都沒有太多惡感。
重生後,特別是得知自家還有個厲害的神棍老師,也使得曹朋在不知不覺中,更偏向道教。
閣樓中,四面窗戶敞開,裡面已坐著七八個人。
“史兄,怎地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