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時間一天天流逝。
若劉琦再不回來,必然會有鉅變。
每每思及此,伊籍就感到萬分頭疼……
“父親,孔明先生已恭候多時。”
伊籍一進家門,長子伊陽便迎上前來。
伊陽,是伊籍的嫡長子,年三十有七。其人才學普通,按照伊籍的評判標準,屬庸人之姿。
不過,伊陽有一個優點,就是孝順。
也因此,而被舉薦孝廉,在劉表帳下,出任從事。
“孔明來了?”
伊籍聞聽,頓時大喜,連忙道:“快請他來書房……對了東昇,今日不管誰來,就說我身體不適,不見客了。”
伊陽答應一聲,忙退下去請諸葛亮前來。
伊籍回到書房剛坐下,諸葛亮就進了房門。只見他一進門,就拱手道:“老大人,別來無恙?”
“怎能無恙?”
伊籍頓時苦笑,擺手示意諸葛亮坐下,而後讓伊陽退出書房。
兩人寒暄幾句後,伊籍便直入正題,“孔明此來,恐怕不是單純的來探望我這麼簡單吧……劉荊州故去,荊襄動盪,人心惶惶。且新野章陵,戰事不絕。若不及早安排,恐有大難。
孔明,何以教我?”
這個時候,伊籍已不需要在和諸葛亮客套,而是開門見山。
而今的情況很複雜,也非常的麻煩。伊籍沒有那個閒情逸致兜圈子,說完之後,他目光咄咄,凝視諸葛亮。我現在要向你請教,這解決荊州之亂的辦法。你要是有主意,就別掖著藏著,對你我都沒有好處。現在,我需要你的智慧,更需要你來為我想出一個妥善的辦法。
諸葛亮卻笑了……
“機伯先生何懼之有?
以先生之能,足以獨善其身,又何需慌亂?”
“我若欲獨善其身,早先又何必幫你?”
伊籍臉色一沉,盯著諸葛亮道:“孔明,我之心思,想來你也清楚。當年,景升公入主荊襄,我一路隨行。而今景升公故去,蔡瑁兄妹篡權,意欲歸順曹操。景升公大好基業,豈能落於他人之手?雖說琮公子也是景升公骨肉,但是我卻不能贊同,由一介小兒執掌荊襄九郡。”
這一番話,也算是說開了!
我要支援劉琦,我不願意歸降曹操,我不同意劉琮繼位。
這三點,也是伊籍的主張,伊籍的底線。諸葛亮聽罷,總算是鬆了一口氣……他一直擔心,隨著劉表故去,山陽舊部會發生觀念上的變化。而今,伊籍依舊堅決聯劉抗曹,說明局勢尚有挽回的餘地。
諸葛亮輕聲道:“玄德公,與曹賊勢若水火,亦不願坐視。”
“願聞其詳。”
“亮有一計,或可使大公子繼位。
不過,而今蔡氏當道,若欲成事,少不得一些酷烈手段。只不知道,機伯先生的決心如何?”
辦法我有,但不知道你敢不敢做!
伊籍不是傻子,一下子就聽出了諸葛亮隱藏在話語中的深意。
蔡氏當權,酷烈手段!
諸葛亮已經說得非常清楚,那就是剷除蔡氏,謀取荊州,扶立劉琦……前兩項,倒是不需要擔心。劉琦如果想要繼位,少不得會使出一些酷烈的手段。這一點,即便是諸葛亮不說,伊籍也有謀劃。之所以一直沒有動手,是因為伊籍手中,沒有足夠的力量,所以把握不大。
而且,不管怎麼說,蔡夫人是劉表的妻子,而蔡氏在荊襄,聲勢極大……
若能有緩和餘地,伊籍是萬萬不願用什麼酷烈手段。
只不過看而今之形式,卻是不可挽回……劉備願意幫忙,自然是好。可問題是,劉備能扶立劉琦嗎?以劉備的心機,劉琦斷然不是他的對手。弄個不好,這荊州只怕就要易主了……
這,卻非伊籍所願。
諸葛亮道:“玄德公之心,天地可鑑。
之所以來與機伯先生知,正是為解除機伯先生之憂慮。玄德公願輔佐大公子繼位,執掌荊襄九郡。這一點,機伯先生無需擔心……大公子在,玄德公定會竭力輔佐,絕不會令先生難做。”
劉琦活一天,荊州就是他大公子的地盤。
我們呢,只是寄居而已。
伊籍也很清楚,劉琦的才能,不足以為荊州之主。
如果有劉備輔佐,倒是能坐穩荊襄九郡。至於諸葛亮話語中的另一層意思,伊籍自然而然的忽視了扶立劉琦,乃是為報答劉表的知遇之恩。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