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以後會如何,就要看劉琦的本事。
伊籍不可能活那麼久,身後事如何能顧慮太多?
再者說了,劉備的年紀比劉琦大,說不定……
若真如此的話,荊州未必會易主。
“如何行事?”
伊籍此話出口,諸葛亮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成了!
他微微一笑,沉聲道:“五日後,便是景升公頭七。
我此來襄陽,隨行有三百白眊,由子龍統帥,盡歸機伯先生調遣。五日之後,玄德公會來弔唁景升公。到時候,你我聯手,裡應外合,一舉謀取襄陽,剷除蔡氏。只要襄陽奪下來,玄德公會命人前往江夏,接替大公子。那時候,大公子返回襄陽,豈不是可以順理成章?”
伊籍,沉吟不語。
良久後,他抬起頭看著諸葛亮道:“我與孔明,約法三章。
取襄陽後,不可大開殺戒,令人心不穩;不可害琮公子性命,務必妥善安排;荊州,必須由大公子繼位。孔明可願立誓,若有反悔,天誅地滅若如此,我就願意與玄德公合作……”
“一言為定,若有反悔,天誅地滅。”
伊籍說:“既然如此,可使子龍率部前來。
不過行事之前,務必要小心謹慎,不可走漏風聲。我會設法,調文聘和王威回來,謀取他們手中軍權。此二人,皆親琮公子,絕不能掉以輕心。五日後,咱們就在州廨行事,剷除蔡氏。”
說著,伊籍伸出手,與諸葛亮擊掌三下。
兩人相視一眼,不約而同露出一抹笑容……
主公,我能為你做的,也只有這些!
若大公子真有才德,必可以守住你這一片基業!
第627章 荊州變(三)
劉表頭七日間臨近。
襄陽在惶恐不安之中,迎來了荊州各方豪強代表。劉表在荊州經營十餘載,雖算不得政績卓絕,卻也保得荊州一地平安。小規模的戰事雖然不斷,但在大體上,卻沒有出現什麼戰亂。
特別是劉表好文學,為當時江夏八俊之一,令荊襄文風鼎盛,甚得文士所讚賞。
諸葛亮為劉備謀劃荊州,可謂是佔盡天時……
劉表病故,荊州惶恐。
各方人士各懷心思,尚未形成統一的主意,所以是一盤散沙。如果劉備能奪取了荊襄,則可憑藉荊襄九郡為根基,東聯孫吳,西取巴蜀,北據曹操。諸葛亮下的是一盤大棋,如果成功了,則天下三分,將為定局。只是,諸葛亮也很清楚,這其中隱藏著巨大的風險,不得不小心謹慎。
總體而言,荊襄分為三派。
其中,劉表從老家帶來的山陽舊部,支援劉琦,願意和劉備合作。
而其餘兩派,分別是蔡瑁張允為首的劉系,以及蒯氏兄弟為首的本土系。相比較而言,蔡氏是希望能扶立劉琮,繼位荊州,依託曹操,保持一定程度的自主;而蒯氏呢,則和蔡氏一系又不同。他們願意聽命朝廷,同時維護荊襄世族本土利益。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蒯氏和蔡氏即為一體,又有所不同。但就目前而言,蒯氏兄弟和蔡氏的政治主張,基本上一致。
諸葛亮,不敢小覷蒯氏兄弟。
此二人是荊襄名士的代表人物,有著非同尋常的智慧。
所以,他謀取荊州的計劃,除了劉備和伊籍之外,再也沒有和其他人商議。甚至連趙雲,也不清楚他來襄陽的目的是什麼。劉備只叮囑他,聽從伊籍的調派,絕不可以暴露出行藏。
就這樣,趙雲在伊籍府上,神不知鬼不覺的住下。
而伊籍呢,則好像沒事人一樣,協助蔡瑁準備劉表喪事,但暗地裡,卻悄然聯絡山陽舊部成員。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
眼見著劉表頭七日益臨近,襄陽城內變得熱鬧非凡。
蔡夫人領著劉琮,出面接待各方來客。與此同時,蔡瑁也在動用族中力量,緊鑼密鼓的與各方聯絡,遊說荊襄世族,扶立劉琮為荊州之主。就這一點而言,不在襄陽的劉琦,明顯佔據了下風。就在劉表死後的第二天,劉琦派人前來襄陽,請求蔡夫人等允許他返回襄陽。
可是,蔡夫人卻以江夏戰事緊張,劉琦身負重任,不宜擅離為藉口,拒絕了劉琦的請求……
隨後,劉琦退而求其次,言真意切的勸說蔡夫人:我可以不做荊州之主,但請夫人能尊重家父辛苦才創下的基業,不要投靠曹操。荊州凝聚了家父心血,怎能輕易的就讓與其他人呢?
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