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朋好像明白了!
大喬是擔心,老曹對她居心叵測,故而心中憂慮。
老曹好色,乃天下人皆知。喬夫人有如此擔心,似乎也是在情理之中。
不過,似乎有點不對吧。
“嫂嫂,這銅雀臺賦,你聽何人所傳?”
“嗯?”
大喬一怔,想了想,“卻是前年,魏王攻取荊州時,在江東所流傳開來。”
前年?
那其實也就是去年。
但時間而言,此時將至子時,倒也算不得錯。
曹朋疑惑道:“嫂嫂方才唱銅雀臺賦,我也知曉。
子建文章華美,詞藻甚動人,故而我也有印象。只是我印象裡,嫂嫂剛才好像唱錯了一句。嫂嫂唱‘攬二喬於東南兮’,可我記得,當時子建作賦之後,大王還讓人抄錄一遍,派人送到我手裡。上面寫的,卻是‘連二橋於東西兮’。
是橋樑的橋,而非是嫂嫂所姓的‘喬’。
子建所說的二橋,乃是從銅雀臺連線金虎臺和玉龍臺的兩座橋,怎到了江東,卻變成了‘攬二喬於東南兮’?這裡面,只怕是有些古怪吧。”
老曹,你造的好大孽!
你看你,好色之名天下人皆知,把個美嬌娘愁成了這副模樣,實在過分。
其實,曹朋隱隱能猜出這裡面的緣故。
攬二喬於東南兮,應該是出自諸葛亮之口。東漢末年,橋和喬相通……記得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就是用這麼一首銅雀臺賦,勸說周瑜動兵?
只是前世曹朋後曾檢視漢魏詩詞時,才發現了其中的錯誤。
曹植,從未作過‘攬二喬於東南兮’的詞句,原本就是‘連二橋於東西兮’。但由於三國演義的影響實在巨大,以至於後世很多人,以為‘攬二喬於東南兮’是曹植所做,其中更透露出曹操對二喬的野心勃勃。
這,可真是冤枉了曹操,更冤枉了曹植。
如果從整篇賦文來看,‘攬二喬於東南兮’,明顯和銅雀臺賦的主題不符,而且內容也不甚連貫。正在描述銅雀臺的景色,怎突然間就變成了江東二喬?
而今世,曹朋更看了原篇。
且不說曹植曾因為甄宓之事惹怒曹朋,有前車之鑑。就說當時他所處的環境,也不可能讓他作出‘攬二喬於東南兮’的詞句。這樣一想,那麼這詞句明顯就是諸葛亮為激怒周瑜,而專門改編,並且在江東迅速流傳。
諸葛亮啊諸葛亮,你勸說周瑜就勸說周瑜,何故又拿女子的名節作文章?
不知為何,曹朋對諸葛亮突然又增添了一分厭惡之情。
“這不是原文?”
“你若不信,明日讓昭姬和月英,帶你去銅雀臺遊玩,你可以親眼看那兩座橋樑。大王當時尚有荊州劉表,幷州高幹和幽州袁熙未滅,怎可能容許子建作出這樣的詞句,不是明顯要激怒江東嗎?再者說了,嫂嫂也是冰雪聰明之人,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