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元老(11)
張國燾提出了一個黨外合作的方案:即組織一個聯合戰線的委員會,推選孫中山為主席;委員會中,國民黨人數可以比*人數多一倍左右。
馬林與張國燾都是極為自信的理論家。他們口若懸河,針鋒相對。馬林搬出共產國際的“尚方寶劍”,強調*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應該按照組織原則接受上級的指示。張國燾指責馬林假傳聖旨,列寧當面跟他說過,國共兩黨可以合作,並沒有指示一定要採取黨內合作的形式。
張國燾的指責極大地動搖了馬林的權威性。與會者一再追問黨內合作究竟是共產國際的指示,還是馬林自己的見解。
馬林氣得鬍鬚發顫,差點跟張國燾動起手來。
其他的人紛紛參與論戰,陳獨秀、蔡和森、高君宇等人都不同意進行黨內合作。他們列舉了許多理由:國共兩黨階級基礎與目標宗旨不同;國民黨外聯美國,內聯張作霖、段祺瑞,與*反帝反軍閥的政策大相徑庭;國民黨成立雖早,但始終無明確黨綱,一般民眾視它為爭權奪利之政黨,共產黨加入國民黨會影響自己的聲譽;加入國民黨可能導致*喪失獨立性而淪為附庸。
爭議的焦點在能否保持中國共產黨的獨立性上。
在兩派相持不下的時候,李大釗發問:“中國共產黨加入國民黨就一定會喪失獨立性嗎?”
張國燾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李大釗又問:“參加國民黨,如果是去做客,無疑是被動地跟著人家轉,但如果是去做主人呢?”
陳獨秀似有所悟。
李大釗說話保持著在北大時的授課風格,溫聲細語,不疾不徐,觀點鮮明而表達生動:“據我觀察,國民黨組織非常鬆懈,就像一個寬敞的房子,由於經營不善而門前冷落。進不進這座房子是一個問題,進到這所房子裡來是做客人還是做主人則是另外一個問題。只要我們抱著當主人的態度進這所房子,只要我們遇事堅持自己的原則,我們就不會喪失所謂的原則性。與其局縮於工運的狹窄領域暗自神傷,還不如馳騁於統一戰線之中大展拳腳!”
一語驚醒夢中人,陳獨秀有條件地表示同意:“如果這是共產國際的不可改變的決定,我們應當服從。但我們也有服從的條件,即只有在孫先生取消打手模、宣誓服從他個人等入黨儀式,根據*的原則改組國民黨之後,我黨黨員才能加入進去。否則,即使有共產國際的命令,我也要反對。”
馬林聽了陳獨秀的發言,高興地說:“你的意見是對的,我們加入國民黨,是要取消國民黨繁瑣的入黨方式。”
由於張國燾屢次反對自己,馬林在隨後的議程中提出一個關於反對張國燾“小組織活動”的議案,指責張國燾在黨內組織小集團,反對陳獨秀。這不僅讓張國燾大吃一驚,陳獨秀也感到詫異。
原來在“二大”期間,*中央為秘密*方便起見,將在上海的黨員分成幾個小組,討論問題,提出意見,供大會修改宣言時參考。張國燾所主持的一個小組,成員均為勞動組合書記部的工作人員,人數最多。
“二大”閉幕後,張國燾這個小組仍然照常舉行會議,主要討論勞工問題,有時也議論一些政治問題。關於國共合作的問題,在這個小組中進行多次討論。馬林的中文翻譯張太雷將這個小組開會的情形報告給陳獨秀,問:“共產黨加入國民黨一事,仍在少數中央委員與馬林秘密商談之中,為什麼普通的工作人員都知道了?”他認為,中央的政策尚未決定,基層小組卻在進行公開討論,這有建立另一中心的嫌疑,也可以說是黨內發生了非正常“小組織”活動。
建黨元老(12)
這就是所謂張國燾搞“小組織活動”的由來。
馬林的提案令張國燾大為憤怒:“我不想辯解些什麼,因為真相不言而自明。他的指責不僅是缺乏修養的,而且是荒謬的,缺少事實依據的,這是一種壓制反對意見的政客手腕!”
蔡和森、高君宇支援張國燾的發言,反對馬林無中生有,陳獨秀、李大釗也不同意就此作出決議。馬林提案未能獲得透過。
就在*黨內就如何進行國共合作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孫中山經歷了參加革命以來最慘痛的失敗。1922年6月16日,孫中山一手扶植的陳炯明發動叛變,指揮所部4000餘人圍攻總統府,孫中山被迫逃離廣州,於8月14日抵達上海。
陳獨秀、李大釗分別拜訪孫中山,商談兩黨合作問題。孫中山熱烈地表示:“歡迎*黨員加入國民黨。”他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