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打手模和宣誓服從他等入黨儀式。
張國燾雖然不同意“黨內合作”的形式,但最後在組織上服從了共產國際的指示。西湖會議後,他先後到北京、武漢、長沙向當地黨組織傳達*“二大”和西湖會議的精神。在北京期間,他會見蘇俄政府代表越飛,談了對中國時局、北京政府和國民黨的看法。9月,張國燾回到上海,由陳獨秀介紹,張繼主盟,加入了國民黨。
張國燾與馬林的恩怨沒有結束,在“三大”上他們又重新開戰,主題仍舊是國共合作問題。
1923年1月下旬,共產國際就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的關係問題作出決議,指出:“在目前條件下,中國共產黨黨員留在國民黨內是適宜的。”“但是,這不能以取消中國共產黨獨特的政治面貌為代價。”據此,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討論共產國際的決議。
考慮到張國燾是死硬的反對派,一直反對黨內合作的方式,馬林在會前找張國燾做工作,解釋共產國際決議的基本精神。
“共產國際明確指出,國共合作不能以取消*獨特的政治面貌為代價,而你卻想將*完全融化在國民黨內。真理是在你這邊,還是在共產國際一邊?”張國燾又把馬林與共產國際分開。
“提出這樣的問題證明你對我有偏見。我是共產國際的全權代表,我的解釋反映了共產國際的原意。”馬林嚴肅地逼問道:“你是否準備違反這個訓令?”
“我向你鄭重宣告。”張國燾逼得無路可退,索性強橫到底:“*第三次代表大會和*中央如果不完全同意共產國際的訓令,是可以提出反對意見的。作為中央委員,我也可以提出反對意見。我還希望你將我的意見報告給共產國際。”
兩人不歡而散。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東山恤孤院后街31號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40人。當陳獨秀、李大釗走進會場時,代表們發出驚喜的呼聲。這是南陳北李共同參加的惟一的一次黨代會。
大會的主要議題是正式討論共產黨加入國民黨的問題,西湖會議中的一些分歧點又重新被提了出來。代表們圍繞對國民黨革命性的認識、共產黨是否全體加入國民黨、產業工人要不要加入國民黨展開了更大範圍內的辯論。
張國燾反對國共合作的調門最高。他認為,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還是進行工人運動,黨的階級基礎是工人和農民,共產黨和工農加入國民黨,就失去了獨立的階級力量,無異於把工人運動推向國民黨的懷抱。
陳獨秀、李大釗旗幟鮮明地指出,當前黨的中心任務是實行國民革命,因此,共產黨員應當加入到國民黨當中去,在國民黨內部發揮作用,改造國民黨,推動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軍閥的國民革命走向勝利。
南陳北李的態度影響了大多數代表的態度,張國燾處於極其孤立的地位。
瞿秋白好心地勸道:“要麼我們不許工人參加國民黨,讓國民黨得到資產階級、軍閥等給予的幫助,從而日趨反動,要麼我們領導無產階級加入國民黨,使後者具有革命性。國燾同志,你認為哪種方法更好呢?”
“也許我們是錯誤的。”張國燾特意重複一遍,加重語氣:“也許我們是錯誤的,但是我們寧可保持‘左’,因為‘左’的錯誤比右的錯誤容易改正。我希望這次會議透過一個略‘左’一點的決議。”
經過討論,大會接受共產國際的建議,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黨內合作是當時惟一能夠被孫中山和國民黨所接受的合作方式。大會選舉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譚平山、王荷波、毛澤東、朱少連、項英、羅章龍等九人為中央委員,陳獨秀任委員長。
選舉結果令張國燾顏面掃地。在中央委員的選舉中,他僅得到40票中可憐的6票!不僅沒有當上中央委員,甚至連候補委員也不是。這是他政治生涯中摔得最慘一跤。
張國燾是*早期的“不倒翁”,有過“三起三落”的經歷。他的過人之處在於呻吟之後還會站立起來。(略)
。 想看書來
歧途深深(1)
這個秘密隱藏了半個世紀,如果不是建國後解密的敵偽檔案大白於天下,誰也不知道享譽全黨的“鐵獄硬漢”竟然有過變節行為。
1923年是張國燾失意的一年。
落選中央委員之後,張國燾在黨內的地位一落千丈。這年7月,*上海地委兼區委進行改選,張國燾僅當選為候補委員,被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