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這些話,頓時懂得了許多革命道理,心裡熱呼呼的。
毛澤東還特地到村裡最窮苦的孤寡人羅蓮英老婆婆家裡,和她談心。
羅蓮英嫁到三灣後,丈夫40歲上便被反動派抓去當兵了,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一個被活活地餓死,一個給財主放牛,在山上被老虎吃掉了。現在羅蓮英年老體弱,衣食無靠。
毛澤東到她家後,親切地和她拉家常,安慰她,臨走時還送了幾尺青布給她做衣服。羅蓮英老人手拿青布,目送著毛澤東離去的背影,心中無比激動。
透過訪貧問苦和各種形式的宣傳,三灣群眾懂得了工農革命軍是自己的軍隊,因此,紛紛主動為部隊辦事,並送來許多慰勞品。
一天,村裡的青年們一早便下水去撈了一百多斤鮮魚,送到團部,硬要表示一點心意。還說,如果不接受,便不像自己人了。說著,刮鱗的刮鱗,洗魚的洗魚,炊事班一看無法,只好收下,事後再過秤付錢。
看到這些情景,群眾紛紛讚歎說:
“為了使我們窮苦人翻身,工農革命軍吃盡了幹辛萬苦,到頭來連這點魚也不肯收,這樣的軍隊真是世上少有啊!”
第十二章 碧血羅霄(14)
“當這號子兵的人,都是心眼最好的人。昨天我正要劈柴,有個戰士隨手就把我的柴刀接過去了。我說,喲,世上哪裡見過幫老百姓劈柴的軍隊啊!我要他歇歇,他怎麼也不肯。”
“真是好紀律呀,借個碗也洗得乾乾淨淨的送回來。”
“毛委員的部隊就要走了!” 幾天後,這個訊息在三灣一傳開,群眾立即擁到毛澤東那裡,千挽萬留,說什麼也不讓部隊走。
“鄉親們!我們還要去其他地方打土豪劣紳,還要解救那裡受苦受難的貧苦大眾。”毛澤東站在祠堂門前,對著人群說道,“我們還會回來的,希望回來時,見到大家都已經過上好日子。”毛澤東說到這裡,感到有一股熱浪直湧上眼窩。
根據群眾的一再要求,毛澤東答應留下兩位同志,領導三灣群眾鬧革命。
10月3日早晨,經過改編的工農革命軍面貌一新,集合在楓樹坪整裝待發。
幾個提石灰桶的戰士,忙著在村子裡的土牆磚壁上刷寫“士兵組織士兵會!”、“歡迎工農群眾起來參加革命!”等大幅標語。
三灣群眾聞訊,紛紛扶老攜幼,依依不捨地前來歡送。
深秋的陽光灑滿楓樹坪。火紅的楓樹,高大挺拔,枝繁葉茂,像燃燒的火炬,與天空的早霞、起義軍的旗幟,還有官兵們的紅領帶,交相輝映。
毛澤東站立在楓樹下,高聲地說:
“我們就要開始新的進軍,準備在附近落腳安家。我還向大家宣佈三條行軍紀律:一、說話要和氣;二、買賣要公平;三、不拿群眾一個紅薯。大家記住了嗎?”
全體官兵刷地立正,齊聲回答:“記住了!……”
離開這個後來聞名天下的小山村時,毛澤東望著只剩七百餘人的隊伍,意味深長地說:“現在我們人少了,但是很精幹,大有希望。”
在改編中被任命為特務連黨代表的羅榮桓,大概是當時這支隊伍中學歷最高的人。此刻,他站立在起義軍隊伍裡,心中感嘆不已:“三灣改編,是我軍的新生呀!……”
起義軍隊伍向羅霄山脈縱深之處走去……
毛澤東穿著草鞋,柱著柺杖,堅定而深邃的目光,朝東方眺望,但見天空一片嫩紅。此時他忽發奇想:倘若站在巍峨挺拔的井岡山巔,羅霄的崇山峻嶺一定盡收眼底,像海浪般奔湧;還能望見韶峰的翠竹,嶽麓山的紅楓吧。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或許還能聽得見湘江的水聲,望得見板倉那一盞徹夜不熄的油燈。
一股豪壯而悽美的詩情,在他的心胸湧動……
2007…4…28
寫於瀏陽河畔·豫園
後記
寫完《村路》和《花炮祖師》後,我自己都沒想到第三個長篇小說是《金秋烈焰》。寫李畋祖師因為材料太少,可以大膽想象和虛構,寫秋收起義因為材料太多,我感到後者更難。史實尤其是紅色革命史實、背景和主要人物等是不能憑空想象和虛構的,我必須藉助於前人現有的研究成果,否則這本書將失去生活真實;但又不能不展開想象和虛構,否則將不成為以虛構為特質的小說從而失去藝術真實。找到合適的切入點是要費一番功夫的,我想其難度大概就在這裡。何況我手頭蒐集到的有關秋收起義的材料中,光是書籍就有十餘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