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這些史料的過程中,各種書的材料大同小異又絕非同一,有些人名甚至地名和時間都有差異,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評價更有差異。這就有一個選擇、取捨和辨別的過程,當然也會有一個加工的過程。
在閱讀資料的過程中,我被年僅23歲的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深深感動。他是一個軍事天才,那麼優秀的人物,為什麼在所有文字記載中都那麼簡單,更無文學作品來描寫他呢?於是,我在小說中濃墨重彩地表現了這位被我感動的人物,我還想,像他這樣的英年早逝的英雄,應當有一位美麗可愛的女孩深深地愛戀著他,因此,我寫了他和楊小雪的純潔美麗的愛情絕唱,以告慰這位青年英雄的在天之靈……
今年的4月28日,我寫完了這本書稿的最後一行文字,終於舒了一口氣。我很慶幸在這幾個月的寫作中,我沒有得感冒,身體只出現了一點小毛病但很快就好了,連一天都沒有中斷過。我欣慰地說,也許這是毛主席和盧總指揮在護佑著我,是工農革命軍烈士們在護佑著我。
書稿也順利出版了。作品雖然署上了我個人的名字,實際上卻是凝聚了許多人的勞動和心血。我依然說:後記裡要說的話實在太多,其實只有兩個字:感激。
在構思和寫作過程中,潘信之老先生向我提供了幾大本秋收起義史料,還口述了很多有寫作價值的材料。本書中所寫背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和史評,主要摘引和使用了下列文獻的材料: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張可先生著《秋收起義紀實·風暴》、湖南江西兩省三縣市政協所編《萍瀏醴起義資料彙編》、柯藍著《藺鐵頭》、《風滿瀟湘》以及文家市紀念館的文字材料等。在此致以誠摯的謝意!
本書的寫作和出版,得到了瀏陽市委、市政府、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文聯、文家市鎮等單位的支援,得到湖南省作協、長沙市作協和瀏陽幾家傳媒朋友的支援,瀏陽市文化交流中心和瀏陽市文藝創作室的年輕朋友們為我做了許多具體的工作,出版社編輯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