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1 / 4)

小說:口述鳳凰1996-2006 作者:指環王

《歐洲之旅》的拍攝感覺和《千禧之旅》完全是不一樣的。《千禧之旅》是在行進當中拍攝的,天天走天天拍。歐洲呢,他們的國家很近,這個國家拍完了,一兩個小時就到另一個國家了,就休息了,第二天就在國家裡轉著拍,所以在歐洲拍那些東西不是很累。

畢竟我經歷過《千禧之旅》行走的東西了,所以《歐洲之旅》我就知道該拍什麼,怎麼拍,哪些地方該注意了,一些東西我可以捎帶著拍一下。比如說車隊,我知道該怎麼拍,在哪個位置拍,選什麼地點最能代表這個國家的特點,這些都比較成熟了。一開始走《千禧之旅》為什麼覺得累?就是走到哪兒,都覺得挺漂亮的。其實在中東那邊,到處都是灰了吧唧的,沒有一點綠色。但是畢竟是在國外,有人呀,阿拉伯人,打扮跟我們不一樣,很新鮮,於是我就不停地拍,一路上,走一會兒就停下來拍。

高金光攝像這東西永遠沒有一定的規則

記者:說幾個你拍攝得最漂亮的鏡頭。

高金光:那應該是在以色列。那時候對我自己的衝擊太大了,我們在耶路撒冷的時候,看到當地完全就是宗教的聖地,誰知道拍完之後就去了特拉維夫,那裡卻完全是一個非常現代化的城市,一路上走過來我就在想,其實以色列是被阿拉伯國家包圍著,當你進入以色列的時候,簽證一定不能簽到本上,否則到了其它阿拉伯國家一看你到過以色列的,他就不讓你進去,於是我們就都簽在一張大紙上。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高金光(3)

剛進以色列的時候,四周都是那麼灰濛濛的,沒想到一進入特拉維夫,綠樹成蔭的,山坡上全是綠樹,這麼現代化的城市,一路上從來就沒有見過。哎喲,我不得不佩服,人家把國家建設得這樣好,儘管他有些打仗###什麼的,但你不得不佩服那種民族精神。我們在那裡拍拉賓遇刺的地方,那地方立了個小碑,前面還擺著市民給他送的花籃。那天時間趕得特別急,但在那兒拍這個鏡頭的時候,我覺得我的鏡頭的設計和運用很舒服。我不是這兒拍一下,那兒拍一下,我就保持一種也不要很快的速度,我就希望保持那種感覺。我的鏡頭運動的時候始終是非常的緩慢,很有節奏,很能配合我們拍攝的那個地方的意義。

還有就是在伊朗,魯豫在崎嶇的街道上做串場,可能在通常情況下,我就讓主持人站到機器前面,後面是流動的人群,你說一段話就完了。結果那天拍攝之前,魯豫先去買當地的一種餅,我站在旁邊等她,人不停地在她面前走過,一會就看不到她了,那時候她已經把話筒別上了,我雖然看不見她,但是能很清楚地聽到她在和人說話呢。她買完餅過來,我就跟她講,我說:“魯豫,咱們這個串場能不能這樣做,你走到最遠處,我也站到最遠處,中間有人流,但是我拍的時候不要讓你的人出現,就讓這些阿拉伯的人不停地在走,但是有你的聲音,你在介紹這個國家,你就跟這些人一起走。”她說這個挺好的,於是我們就真拍了。她那段串場說得挺長的,可是拍出來感覺特別好。大家看到街上人來人往,主持人的聲音在介紹這個國家的情況,可是卻看不到主持人,開始還以為是畫外音,結果突然發現原來人群裡就有一個主持人,在慢慢向我們走來,邊走邊說,那種感覺,覺得主持人已經融入到場景裡面了。這樣拍有兩個好處,一個是現場感特別強,二是有個懸念,前面都是阿拉伯人,主持人在哪兒呢?那時候魯豫也是圍著一個頭巾,混在人群中分不出來,我的鏡頭也不追她,我就拍這些阿拉伯人,直到拍得差不多的時候,才找到她說一段,那種感覺特別好。

我覺得攝像這東西,永遠是沒有一定的規則的,打比方說,咱們這桌子上面有一個瓶子,會拍攝的人他就會考慮這個瓶子周圍的環境,光比是什麼樣的,他應該用什麼角度,是平視仰視還是俯視,每一個人拍攝都會不一樣,會拍的人肯定會選擇一個恰到好處的地方,那不會拍攝的呢,也許就是平視的,反正瓶子就放在那裡。有一次,我深圳的一個同學跟我在一塊兒聊天,我就給他打了這個比方,我說攝像這個東西,你不能夠教他怎麼拍攝,真的是教不會的,攝像需要用腦子,還要會用心。

記者:你把你自己的想法都融入到拍攝中去了?

高金光:也不見得全融進去,反正我要是有了想法,就一定要把它拍攝出來,如果有了想法就只是想一下的話,沒有用。

院長見了我就說:“高金光,讓你走《 非洲之旅 》你不去,就自殘了?”

記者:《兩極之旅》你也走了全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