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紀言:鳳凰衛視直播伊拉克戰爭也很有意思。伊拉克戰爭打響是在北京時間的半夜,那天正好是中國足球隊在瀋陽贏得世界盃出線權,整個北京沸騰了,瀋陽沸騰了。我們邊研究如何連線直播瀋陽和北京的慶祝活動,邊部署第二天《鳳凰早班車》如何播出新聞,比如我們要採訪教練,採訪主要運動員。大約在12點鐘,做完這件事情的時候,我習慣在資訊臺看看各個頻道,突然發現西方一兩個頻道突然中斷正常節目,美軍在伊拉克的戰爭打響了,五分鐘之後我們就啟動了直播。大事件可能發生,媒體正在期待著和它同步,它正好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們趕上了很多,包括美國解除伊拉克武裝這次,事後大家都在評論到底誰贏得了這場直播,特別是北京廣播學院老師、媒體學者都在研究,誰表現得更出色,我覺得第一個判斷就是媒體在什麼時間點、透過什麼方式、什麼時候啟動的直播。我們不知道在哪一個時間點美國能夠開始戰爭,但我們認為美國宣佈最後通牒50個小時結束後那一刻,每一分鐘都有戰爭開始的可能性,經過研究我們決定在直播狀態中等候。有些媒體,特別是不少香港媒體也在最後通牒50個小時後開始直播,但是它們沒有挺住,最後播了別的。我們堅持了這個大膽的決策,雖然廣告商告訴我們,只有戰爭打起來,他們才投廣告,我們頂著壓力堅持直播,就是為了避免錯過“第一時機介入事件”的瞬間,就是要把狀態反映出來,要把形勢分析出來,因為我們認為美國或者準備行動的盟國不能再等待了,果真在我們播出大約兩小時之後,白宮就出現了歷史上最短的那個新聞記者會,白宮新聞發言人突然出現在記者面前,只說了一句話“解除伊拉克武裝的戰鬥已經打響”,很簡單。歷史瞬間被我們直播進去了,在這句話說完之後,我們的廣告標板也出來了。
王紀言(8)
什麼是滿足?就是這樣的感覺。此後的鳳凰直播形式不斷豐富,對一件大事我們不僅僅停留在它的“表面”,而是做出了“深度”:最關鍵的時候,直播可以在多個演播空間裡進行同步多場景直播,主播臺在資訊臺,《時事辯論會》在一個棚裡,《軍情觀察室》在另一個棚裡,有三到四個棚,因為我們技術改造,可以同時釋出訊號,主播臺變成主控部分。當說到一些爭論不休的問題,就把《時事辯論會》切出來,由評論員進行辯論,談到軍事問題,就把問題甩到《軍情觀察室》,主播還可以提問。於是三到四個棚同步直播,並把戰場內容的豐富性透過不同演播排程展示出來,能夠為觀眾提供多視點的解釋、影象、資訊,並且和事件發生保持同步報道,我們把直播技術多樣發揮出來的同時,媒體人的滿足感也油然而生了。
“虛焦點”記錄了真實的歷史瞬間
記者:院長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是哪一幅?
王紀言: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我在鳳凰莫斯科演播廳抓拍到的連續四幅照片,是薩馬蘭奇宣佈北京為主辦城市的那一瞬間,竇文濤、周星馳、陳魯豫和李紋激情擁抱的照片,前兩張焦點是實的,後兩張是虛的。為什麼焦點“虛”了?因為我流淚了,作為鳳凰人,我的淚水裡包含了太多的滋味。
申奧直播,本來我們是和內地一個媒體合作進行的,但是當我們把所有衛星、所有場地、所有主持人流程已經研究完的時候,我們得到了一個訊息要求我們分開做。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把已經租好的衛星線路、已經租好的演播館、已經商量好的流程全部留給內地夥伴,鳳凰必須完全重新開始。我們在一個不可能的時間內把衛星訊號透過各個國家轉接,透過不同公司服務把它們銜接起來,在一個大家都沒有發現的非常好的莫斯科酒店頂樓上找到了理想直播地點,並找到了俄羅斯的轉播車和個個都像藝術家的俄羅斯電影製片廠的大製作人來為鳳凰打工。當我們的訊號從莫斯科順利地沒有偏差地傳遞出去,當魯豫第一次開場白說完的時候,我在現場帶頭鼓掌。為什麼?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我們克服了意想不到的困難,終於迎來了最好的結果,那就是“北京”兩個字。酒水、淚水、汗水交織在一起,我們歡呼雀躍,每一個人都說不清楚自己流了多少淚,自己流了多少汗,自己呼喊了多少次,自己跳了多少回。我竟然在現場還記錄了鳳凰人的瞬間表情,現在《鳳凰私家相簿》中那個擁抱的過程是我記錄的,四張連續拍攝,雖然後兩張焦點虛了,但記錄下來的卻是歷史的真實瞬間。跟隨諾曼底登陸的美國著名的攝影師在盟軍登陸的一刻,拍攝的照片全是虛的。後來,世界攝影界分析照片時認為,這幾張登陸的片子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