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小說:口述鳳凰1996-2006 作者:指環王

就不對了,並紛紛撰文分析此作品“虛焦點”的魅力。所以你看,在宣佈北京勝出之前,我的焦點是實的,但是宣佈了之後,我的焦點是虛的,這說明我拍的這些照片也是“大師級作品”。哈哈。

鳳凰做過的最難的事:海上是《 鳳凰號下西洋 》,陸上是《 千禧之旅 》

記者:鳳凰做過的最難的事是什麼?

王紀言:最難的事太多了,很難說哪個最難。如果有“最難”,在海洋上最難的就是《鳳凰號下西洋》,我們是在用挑戰極限的方法來追尋鄭和的足跡,而這個挑戰極限的過程中,很多事情是未知的,比如我們在整個的南中國海不能靠岸,要長途行駛,這是我們始料不及的,在我們試圖靠岸休息的時候,越南守軍還用槍來掃射,所以最後我們決定不靠岸了,繼續前行。發生大海嘯的時候,我們不知道鳳凰號具體方位在哪裡,實際上他們停留在了印度洋的一個小島,很危險。在海嘯來臨的時候,我們的船不僅化險為夷,並且我們的船長和記者還能到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一帶參加救助活動,這是很難想象的。鳳凰號要和風向下賭注,和潮汐下賭注,和寂寞和孤獨作鬥爭,對於個人是個巨大的考驗,另外他們還要在規定的時間裡到達一個地方,帆船是很難有規定時間的,海上航行最艱難的就在這裡。路上最艱難的要屬《千禧之旅》,現在沒有媒體可以操作,沿這條道路再走一遍。

記者:《千禧之旅》經歷的故事能講一下嗎?

王紀言:故事挺多,最有意思的故事是《千禧之旅》團隊在冬季穿越世界屋脊,當時隊員們經過長途跋涉,已經消耗了大量體力,對於他們在冬季逾越世界屋脊我們不抱太大的希望。我跟老闆到印度去迎接他們,計劃是送他們返回巴基斯坦,由帕米爾經絲綢之路返回。經過尼泊爾時我們瞭解到,在冬季喜馬拉雅山是可逾越的,喜馬拉雅山的樟木口岸是開通的,一種力量又把我們激勵了一下,於是我們在印度跟隊員們開會,決定不返回巴基斯坦,從印度到尼泊爾,翻越樟木口岸,在冬季進入西藏,透過青藏路翻越唐古拉山口、崑崙山口,再走蜀道,回到北京。這是《千禧之旅》已經要走到尾聲時候的一個重大決策,我們的隊員真是好樣的,他們在冬季穿越世界屋脊,春節期間到達了北京。

秋雨先生是最好的媒體合作者

記者:鳳凰與學者聯手做節目,從建臺開始一直到現在都在進行中,您作為一名學者,怎樣看待與鳳凰合作過的學者和專家?

王紀言(9)

王紀言:說起《千禧之旅》,我想起了秋雨先生,就是他這樣一位儒雅的江南大學者伴隨鳳凰走完了全程。前段時間總有一些文化界的人,對秋雨先生愛品頭論足,我認為秋雨先生是一個最好的媒體合作者,當年秋雨先生寫完《行者無疆》的時候,有些出版商、出版界的人讓我說說秋雨先生書中的文化含量是什麼,我都沒說,我說這用不著,一個文化學者在行走過程中,把他的文化傳達出來,不僅透過電視,還透過著作傳達出來,他應該是最成功的。秋雨先生在不同的文章中,已經講到過很多合作的事情,但是他沒有講他自己。我在跟秋雨先生談合作的時候,從來沒有跟秋雨先生說過給他多少待遇;秋雨先生也從來沒有問過給他上了多少保險。作為自幼生長在江浙一帶的文化學者,他不像我長在內蒙古,吃羊肉出身,來自魚米之鄉的他在全程和鳳凰員工一樣克服異域帶來的飲食方面的不習慣,尤其是《千禧之旅》沿途經過的幾乎全是阿拉伯世界,他沒有對自己的飲食生活待遇提出任何要求。坐車秋雨先生從來是坐4號車的後座位,誰都知道,在長途行軍中的吉普車,前座舒服,視野好,顛簸也少,可他從來都是坐後面。鳳凰的幾次電視行動邀請秋雨先生參加,他沒有一個助手同行,我曾提出說在北京給他搭一個班子,幫助查資料,因為所有講述,所有的文字,都即時出現在路途中,但秋雨先生沒有答應。一個大學者,與媒體同行,我先不說寫出什麼文字來,他的勇氣和毅力就值得我們電視人欽佩。所以他跟《千禧之旅》的攝製組成了患難朋友,成了生死之交。另外鳳凰還和很多文化學者建立了很好的夥伴關係,像《穿越風沙線》中的徐剛先生,他帶領著我們行走三北防護林;還有葛建雄先生等等,一直到臺灣的李敖先生。

和李敖先生合作了這麼長時間,越合作越愉快

記者:怎樣評價鳳凰和李敖的關係?

王紀言:李敖先生有他獨來獨往的性格特徵,由於他獨特的語言方式、行為方式和表述方式,他在鳳凰開辦《李敖有話說》很受歡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