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夢姑娘你有所不知,”馮老夫人嘆道,“老身亡夫姓百名楚,吾兒伯梁……”
……
考場中,寧江張開題卷,看著第一行的“季梁諫追楚師”六字,想起初次遇到百子晉時,他對家世的介紹。
——“寧兄有所不知,小弟原本也是將門之後,家祖百楚,勳至大周國柱,家父百伯梁,勳至上輕車都尉!”
百子晉亡父與祖父的名字,全都在這六個字裡。
在這個禮教殺人的時代,這份卷子他要敢去作答,就算中了舉,很快也會被人發現、上告,剝去功名,以後再也不用想參加科舉。
出於“避諱”,他無論如何都要退出這次的州試。
這就是儒家的孝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誰也違反不得。
雖然為百子晉嘆息,但此時此刻,他也幫不上百子晉的忙,只能先靜下心來,認真的答題。
寧江離開考場的時候,乃是下午未時初刻。
此時他陣雨已經停歇,滿地溼轆,天空卻是明亮。
在他出來的那一刻,就看到妹妹在遠處向他招著手。
寧江前去與妹妹會合,並從妹妹那,得知百子晉與他祖母已經離開了鄭府。
“哥哥,”小夢一邊與哥哥一同走在路上,一邊分外不解的問道,“為什麼題目裡有百公子父親和爺爺的名字,他就不能考試了?這是什麼道理?”
寧江搖了搖頭,這種事也很難向妹妹解釋清楚。
事實上,這種事情並不只是在這個世界出現,在另一個世界的古代,同樣出現過許多次。更有甚者,如唐朝“詩鬼”李賀,年少時便已聲名遠播,十八歲時本該參加科舉,遭逢喪父,守制三年,後來再次參加科舉時,卻有妒才者攻擊他,說他父親名叫“李晉肅”,晉肅的“晉”字與進士的“進”字同音,犯了名諱,雖然有當時的主考官韓愈不斷為他爭辯,李賀最後還是隻能被迫離開考場,一生未能再參加進士科。
現在雖無這般誇張,但百子晉的父親與祖父,名字與考題接連犯諱,要是不離開,等放榜之後,不知會有多少人舉著聖賢書說事,到那個時候,哪怕他中瞭解元,也會被馬上打下來,且就此成為一生中的汙點,弄不好連秀才的功名都保不住。
《季梁諫追楚師》,作為左傳中的名篇,其主旨本是“民為神主,先民後神”,結果卻因為那神神叨叨的“忌諱”,而打下了一個本有希望的學子,也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種諷刺……
********
【感謝書友溫伯前日的起點幣打賞,也感謝眾位書友的扶持!】
【^_^昨晚收藏呼呼呼的往上漲,嚇了笨鳥一跳,原來是“憤怒的香蕉”大神幫忙章推了,感謝香蕉大神!】
【這個月本書不會上架,月票有多的書友,可以去投給《贅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