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也清楚。那個,你能幫俺報名參軍嗎,就是那個醫護什麼的。還有——能不能就在你們那個部隊?”姑娘的聲音小了,低下了頭,最後這個要求是不是有些明顯啊?
……………
民以食為天,軍隊更要吃飽,才有戰鬥力。
除了軍工等產業,楊天風對農業也相當重視,不僅是為了保證軍隊能吃上三頓飯,更有對歷史上將要發生災害的警惕和準備。
四二、四三年河南大災荒,這麼大的事情,那麼慘的悲劇,楊天風不可能不記得。
現在增產增收,囤積儲備,以及利用俘虜、發動民眾,進行水利設施的建設,是未雨綢繆,是趨利避害。同時,也是力爭不要影響到那時候楊天風預期中的大反攻。
在得到各方的情報,判斷出日軍的計劃和動向後,楊天風可以說是鬆了一口氣。
已經是三月份了,再過五個多月就是八路軍的百團大戰,新七軍便又得到了乘勢進攻的機會。而在這五個月中,只要頂住頭幾個月,青紗帳一起,日軍的掃蕩便要面對很大的困難。何況,新七軍還有秘密武器沒有使用,發展也是日新月異。而日軍從抗戰之初到最後失敗,戰力在不斷下降,卻是不爭的事實。
當然,要頂住,要粉碎或遲滯日軍的如意算盤,並不是全靠新七軍。比如日軍對魯西根據地、冀南地區的進攻,就需要抗日友軍的努力和奮戰了。
所以,對於八路軍交換武器的要求,楊天風很痛快地批准。在湖西戰役中繳獲並修好的六門步兵炮、三百多發炮彈,以及一批彈藥,使鄰近的八路軍部隊有了遏制鬼子修路、築堡、蠶食的武器裝備。
換來的回報除了鋼軌、電線、糧食等物資外,還有八路軍對湖西根據地的全面放棄。沒有什麼交接儀式,也沒有什麼協議,已經被壓縮為“一彈穿”的小地盤,留之無益,反倒會成為與新七軍發生衝突的因素。何況,楊天風並沒有顯露出要與八路軍搞“摩擦”的跡象,反倒慷慨地給予了武器支援,這也算是八路軍投桃報李的一個舉動。
華北的鬼子就那麼多,儘管是暫時的,但多打掉一個炮樓,甚至多殺傷一個士兵,在楊天風看來也是有益的。別看影響可能很輕微,但很多輕微的影響累加到一起,起到的作用也會大起來。
更令楊天風感到欣慰的是周邊友軍的變化,豫西的第三集團軍、76師、騎八師就不用說了,武器裝備在持續加強,部隊的戰力在不斷提升;南面的大別山根據地在永城軍工的大力幫助下,現在也能夠生產製造地雷、手榴彈、飛雷炮、迫擊炮和鋼拳,並且有了一箇中等規模的修械廠。
在整個抗戰中,表現很突出的兩大雜牌部隊——西北軍和桂軍,就在魯豫皖邊區的周邊,併為魯豫皖邊區的穩定和發展作出了很大的幫助。對此,楊天風是感到很有幸的。
如果再把視角放得寬廣,便能看到整個國*軍在武器裝備上也有提高和進步。由於基礎、規模、人才等條件的不同,大後方的軍工生產能力肯定比邊區要更強。鋼拳、榴彈發射器、六零迫擊炮、戰防炮、仿蘇制37mm高炮等等,由於邊區軍工的產能要精打細算,在某些武器的生產數量上,當然是大大落後的。
顯然,武器裝備的提高,對於整個抗戰都是有利的,都在改變著抗戰歷史。這在幾次戰役中便有體現,殺傷日軍的數量,摧毀坦克的數量,都比歷史上有所增長。無疑,這對於削弱日軍的整體實力,或牽制更多的日軍兵力,或增大日軍短切突擊的時間間隔,都在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歷史已經改變,這是確定無疑的。楊天風為此感到欣慰和得意的同時,也意識到他將逐步失去先知先覺的能力,至少國內抗戰的一些大事件將有改變。所以,他對於運用這種能力為抗戰作貢獻,也變得越來越謹慎。
棗宜會戰,這場武漢會戰以來日軍在正面戰場所發動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鬥,此時應該已在日軍籌劃之中,但具體的佈署還會與歷史上一樣嗎?
楊天風看著已經按記憶寫好的日軍的作戰方針及具體佈署,猶豫著,遲疑著,最終將詳細的作戰計劃劃掉,只留下了會戰指導方針這個比較粗疏的東西。
“日軍遭我冬季反攻之沉重打擊,意圖反攻報復。其擬在雨季到來之前,在漢水兩岸地區將我第五戰區的主力擊敗。其會戰指導方針是:大概在五月上旬開始攻勢。首先在白河以南捕捉漢水左岸之我軍,接著在宜昌附近徹底消滅該河右岸之我軍核心部隊。”
宜昌扼川江門戶,是戰時首都重慶和西南大後方的咽喉所在。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