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3 / 4)

小說:老兵不死 作者:竹水冷

設戰略調整的重負,還有歷史對他們的遺忘。”

“就問一句,誰還記得當年的三線人?!”

“我記得,和傳統意義上的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不同,三線移民遵從“靠山、分散、隱蔽”的方針,倡導了一種好人好馬進山來的精神,從東部沿海及北部工業城市,調動大批人力、物力往西部偏僻深山裡轉移。除了在為我國國防軍工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之外,十七年的時間裡拉來的兩千多億元的投資,也使三線建設帶動了地方經濟甚至是城市建設。”

“可惜啊,大批曾經的三線企業已經搬遷,亦或是合併、破產、重組、轉讓、倒閉,都逐漸從歷史舞臺上消失了啊!”

“三線人老淚縱橫!”

“三線人的後代路過,謝謝大家還記得我們,謝謝老首長和小甜心朗誦的這篇課文,聽完心裡非常暖。還能有人記得我們,真好!”

王亮長嘆了一口氣,朗誦《白楊》,意在於此。

王亮:“三線建設不僅僅是新中國處在各強大敵對勢力包圍下的一場偉大的成功的自我救贖,在客觀上,也算是新中國第一次對西部的開發。”

0146 老三線:一代人的熱血青春

0146 老三線:一代人的熱血青春

把《白楊》拿出來,王亮就是想讓現在的年輕人知道,曾經有這麼一群人。

王亮繼續道:“任何一個因人為的動作而構成的歷史事件,最終都會還原為人本身。不管三線人今天身處何處,以何種形態生存和生活,他們永遠都無法去除自己身上的三線烙印。在此,我想向他們表示最崇高的敬意。他們雖然不是軍人,但他們為中國國防軍工事業奉獻了青春,奉獻了生命的熱情。我們都不應該忘記他們。”

緊接著,王亮描摹出了一個畫面。

不僅僅是對當年的三線人,更多的是對響應政策的號召,從內地到邊疆去工作的青年人生活的寫照。

上個世紀中後期。

商店、糧食鋪、衛生室、郵局、幼兒園、小學、初中。。。。。。

那個時候,時間總感覺很漫長,但日子卻過得很快。

沒有網路,但人們每天都過得都非常充實。

每天早上的六點,廠裡無處不在的大喇叭就開始播音,伴隨著廣播,全家開始起床吃早飯。

飯後大人們便騎著腳踏車或一溜小跑奔向車間。

小孩兒則去上學。

中午下班之後,大人們要回家給孩子們做午飯。

吃完午飯之後小憩一會兒,然後又是一陣廣播聲。

上班,上學,按部就班,有條不紊。

那時候,每個小孩的胸前都掛著一把家門鑰匙,上小學以後就自己放學回家,廠裡廣播響了,就知道爸媽要下班了。

那是一座孤島。

同外界沒有任何聯絡的孤島。

外人闖不進去,裡面的人也出不去。

那是一個小小的世界。

住得是筒子樓:每家一個房間,面積小的只有十一二平方米,大的也不過是十五六平方米。

要擠進一家三口,甚至老少三代。

日子雖然過得艱苦,但是人們都很快樂,起碼比現在要快樂的多。

也純粹的多。

在那種特殊的環境下,家挨家,戶挨戶,心連著心。

鄰居之間聯絡非常緊密,住在一棟樓裡的自然而然的都結實成了好友。

晚上,小孩們聚在一起做遊戲,亦或是看動畫片,《天書奇譚》、《神筆馬良》、《哪吒鬧海》、《大鬧天宮》百看不厭。

大人們也用他們的方式來消遣。

五湖四海,天南海北的人就這樣聚集在了一起,結為了朋友和兄弟,一輩子的情誼。

有年輕人在這裡邂逅了陪伴自己一生的愛人……

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王亮講完了,沒有故事,就是一個畫面場景的描摹。

評論區。

“感慨啊!沒有那個時代無私奉獻的人,就沒有今天這麼好的物質基礎,我們不能忘記那個年代的奉獻者們!”

“老三線建設者,重慶市6506信箱,萬源縣白沙區中國長征機械廠062基地。敬禮!”

“作為70年代出生在816的那一代人,現在的我們以步入中年,真想念那段歲月啊,真想在聽到那一天三次的廣播,那時候條件雖然很艱苦,但大家卻很快樂,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