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諾斯在一本書中評述道:“一個英國人,對我們語言中的同義詞不太熟悉,他把旅館裡的侍者稱為獨身主義者(侍者,也可稱作‘單身漢’)。”獨身主義者經常是男性;未婚女性叫做未婚女孩,就是說“還是個姑娘”。這倒沒什麼,可如果她成了一個老姑娘,一個瘋子或像黛絲女爵一樣沒有地位的人,那就糟糕了。
獨身生活,不管是暫時的還是永久的,對於男人、女人來說都是非常不同的經歷。女性渴望婚姻生活;年輕未婚女子過著一種隔離的生活。相比之下,年輕單身漢過著充實、自由和愉悅的生活,好似一種學徒期。婚姻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平靜,表示一個終結。單身漢生活是一段幸福時光,至少在記憶中是這樣修飾的,一段享受戀愛、旅行、友情,與其他男性無拘無束的關係;這也是段“感情教育”和性體驗的年紀,這時什麼事情都是允許的,年輕男子到處“播撒他們的野燕麥”,“跳出條條框框的束縛”。這一切直到19世紀末才有所改變,當時對梅毒的恐懼使一些男人有所收斂。甚至在貧窮階級,有一段時間裡流浪癖在熟練工人中被制度化了,年輕工人在城鎮之間穿梭學習做生意和享受有關安定前的生活。
巴黎的學生經常長年徘徊於法律和毒品邊緣,他們組成了一個部落,關於那個部落產生了那樣令人堅信不疑的神話,以至於很難對其現實加以批判。其中一個神話是關於拉丁區的,那裡永遠因政治騷動而不穩定,並且至少直到1815年仍一直處於當局監視之下。另一個是莫格使之名垂千古的波希米亞神話,莫格曾經試圖查明波西米亞的界限,識別公民,追蹤政治信仰和文學鑑賞力的變化,跟隨居民從波米克旅行到馬特山,再到臘帕納塞斯山。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大家庭(9)
波希米亞包含幾種型別的公民。一種是“業餘藝術家”,都是離家出走追求冒險生活的年輕人,但這只是在最終安定前的一段時間。另一種是“藝術家”。大多數波希米亞人——“不為人知的波希米亞”——生活在默默無聞的貧窮、堅忍克己、消極被動之中,從不沾染惡名。“他們大多死於一種疾病——科學不敢叫它真實的名字——窮困”,他們是肺結核的受害者。他們吐唾沫、咳嗽,使鄰居很頭疼,所以他們前往慈善機構。只有一小部分人康復並得到社會重新承認,“他們的名字被海報張貼”,這些人當中有很多是畫家、雕刻家、作家,但也有與小報有聯絡的新聞記者,購買漫畫、詩歌和幽默故事的小報從業者。
波希米亞人建立了一種與中產階級模式完全對立的私人生活模式。首先,波希米亞人的時間空間關係與中產階級的相反。波希米亞人沒有手錶,生活在黑夜裡,而中產階級人士常常泡在沙龍、咖啡館,漫步在城市的林*上。沒有一個波希米亞人會“在林*上走超過十步,除非是遇見一個朋友”,他們最大的樂趣和主要的時間花在交談上,他們在酒吧、圖書館、閱覽室裡生活、寫作。波希米亞人在個人使用公共空間時類似於城裡的工人,沒有固定的住所、傢俱,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財產,永遠被債權人和州長的代理人追捕。莫格書中的一個英雄,蕭諾德,用凹陷的口袋裝著他所有的財產。經常幾個波希米亞人共享一處臨時的住房,或者臨時搭起帳篷,這樣他們很容易就用一些古董藝術品、室內懸掛物或其他裝飾品將之改裝為一處夜裡狂歡的場所。
貧困的波希米亞人將節儉視為有權有勢者才有的德行,遇上節日慶典或賭博,一晚上他們就能很輕易地把積蓄、借款或公款花光。他們鄙視私有財產,共享一切,包括女人也可隨意轉用,通姦可以成為原則。蕭諾德收集女人的一綹頭髮,最後收集了60個女人的。比較隨便的年輕女子常常在這種事情上付錢,因為在波希米亞人中,即使兩性間的關係不像社會其他階層那樣等級分明,卻還是不平等的。在波希米亞人中也一樣,就算有些精明的女人取得成功,或至少可以享受生活的樂趣而不用辛苦工作,男人還是主宰著整個社會。有些女人成功享受著舍巴斯泰因?莫希婭所說的一種“男性的自由”。對蕾絲提格納克絲小姐來說波希米亞只是塊墊腳石,她的年輕美貌征服了整個巴黎。“我一直一個人,這是我自己的事,跟別人沒關係。”尤金?蘇的不可能的危險分子裡格里特說道。
在公共生活中,愛情是種要求最低的隱私行為。當兩人屈從於慾望的劇痛時,他們會遠離眾人。對*來說,一個私人房間、一扇關閉的門、拉上的窗簾都是不可缺少的。性親密是不能共享的,這點類似於婚姻。
莫格對波希米亞的描述更像一種夢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