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圍從裝置簡略的為家人朋友演出的小型表演,一直到正式盛大的舞臺喜劇。閒暇無事的社會名流們會專門學習喜劇,然後再為多達400人的觀眾進行演出。
孩子們也會摹仿他們的父母進行業餘的戲劇表演。比如在每年年初,勒內?貝拉爾和她的妹妹就會邀請一些朋友來,一邊吃小吃一邊看她們表演一些短劇。
人們也會舉辦舞會,在舞會上大家輪流彈奏鋼琴,其他人跳貼面舞和波爾卡舞。貼面舞在法蘭西第一帝國和第二帝國期間非常流行,其後發展為四對方舞。波爾卡在1844年透過布拉格來到法蘭西。華爾茲舞的名聲卻不好,它在18世紀末期被引入法國,1820年時宮廷中仍然禁跳這種舞。1857年,福樓拜因為在描寫華爾茲舞時沒有注意隱去性描寫成分而遭到起訴。19世紀末期,探戈舞也遭遇了相似的境況。
業餘的表演有其自身的限制。舉行真正的盛大晚會時會僱用管絃樂隊來演奏舞曲。僱用歌劇的女主角來進行私人的獨唱會也很流行。這樣,晚間的娛樂也就有了一種私密的性質,尤其是當主人的女兒們演奏鋼琴時,更成了一種賣弄炫耀的方式。不管怎樣,享樂總是私人事務。
早、中、晚(7)
暑假和宗教節日標記著歲月前進的腳步。貴族們的暑假演變成為了中產階級的夏日度假。這一時期見證了安逸享樂意識形態的誕生。學校的假期最終被延長了。信徒也好非信徒也好,經常做禮拜的人也罷,不經常做禮拜的人也罷,都得依靠基督曆法過日子。從聖誕節到諸聖日,從耶穌基督誕辰到其死亡的節日,歲月的年輪就這樣轉動著。在某種意義上,宗教節日已經變成了家庭假日。形式依舊,內容已改。舉個例子,聖誕節已逐漸失去了與耶穌在伯利恆誕生這一事情的聯絡,現在已成了孩子們的節日。家庭只是把基督教節日當作一種自我慶祝的方式來加以尊崇。
聖誕樹可能起源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17世紀上半葉,瑞典人在“三十年戰爭”期間把它們帶到了德國,但是這種風俗直到19世紀初才風行開來。後來,歌德在1765年到萊比錫拜訪一位朋友時,在其屋中驚異地發現了聖誕樹(但法國東北部城市斯特拉斯堡的風俗卻堅持認為,聖誕樹是1605年在他們那裡的住宅中被發現的)。
1840年,這項德國人的風俗被同時引入了英國和法國。該風俗在第二帝國期間受到歐仁妮皇后的推崇,聖誕樹的傳統由此被確立起來。1870年的潰敗後,離開阿爾薩斯和德國的難民們將其廣為傳播。但對於詞典編纂者利特雷和拉魯斯來說,聖誕“樹”不過是冷杉的一個“大枝杈”或冬青樹的小枝,再裝飾上給孩子們的糖果和禮物,僅此而已。
19世紀末期,這個風俗似乎已經被法國“國家化”了。每年都會有完全裝飾好的聖誕樹送給在格陵蘭和非洲殖民地的傳教士們。法國家庭中的聖誕樹幾乎與今天各家各戶的聖誕樹一模一樣。
利特雷在1863年時並未提到教堂和家庭中的基督誕生塑像。幾年後,拉魯斯提到了基督誕生塑像,但僅是在教堂裡,那裡有專門的人對它進行悉心照看,他對法國東南部普羅旺斯教堂中的飼料槽發表了長篇謾罵,因為他發現他們褻瀆了神靈、在教徒中引發笑聲,他認為他們該受到天譴,但他也提到了一個進步的跡象:天使在試著講法語而不是方言。他說,告別舊傳統的時機已然到來。
在天主教教堂中,一定有許多這樣的基督降生的塑像。根據夏博閣下的記載,在1906年有三萬多個價格從20法郎到3000法郎不等的這種塑像被售出,大部分都由七或八個基本圖形構成。馬賽出產的基督誕生塑像用義大利的黏土製成各個人物,特點鮮明,尤其受歡迎。
在聖誕樹被進口到法國之前,許多法國的觀察家們都表達了對德國風俗的看法。非常奇怪的是,他們的口吻充滿了感傷的懷舊色彩,其實聖誕樹正是已經不再時尚的古老的法國風俗。1830年時的法國,尤其是巴黎,當時的那一代人已很少關注這樣的古老風俗;而德國人正相反,他們是尊崇國內民俗的模範。
連部分法國人都承認他們自己不太懂得如何營造好節日的氣氛。在德國,禮物“從天而降”,被基督的孩子們取走。照著德國人的樣子,法國人也可以做得很好,並且使歲末的節日成為幾代人在爐火邊相聚的大好時機,對於祖父母們來說尤為如此。
在1830年和1849年,人們的論調是一樣的,都贊成將歲末節日私人的一面發揚光大。感受到兩次大革命(一次是在1830年,另一次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