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弟弟這個時候也高興了,因為他們都還沒結婚。他們就算是想巴結王全泰可也不會讓自己家裡的嫡出的閨女去給王全泰當小妾的,可要是庶出的女兒呢?送過去估計王全泰連看都不看,這個時候他們就看上了王全泰家裡的三個弟弟了。富商家裡的庶出女兒跟進士老爺的弟弟,這也算是門當戶對的,幾個弟弟都傻眼了,原來當年的時候大哥不要這樣的親事,他們三年後到了結婚年紀的時候竟然有了這樣的待遇,王全泰的老子可算是高興了。一般的莊稼人有四個兒子,那可真是愁死了,別的不說,就說這些兒子們的結婚就得把自己的老骨頭給賣了,現在自己什麼都不需要操心了,真是有一個讀書的兒子好過其他三個種地的兒子啊。
考上進士以後,王全泰有三種不同的選擇,要麼參加一年的培訓以後就可以等著其他的縣令出缺了,就可以到外地當官去了,這慢慢的三年一任,慢慢的熬出身就是了,幾十年以後總歸是可以混到總督的位子上的,這樣的事情也是有很多的,縣令是正七品,總督是正二品,這中間十個檔次,按照東帝國朝廷的要求,只有三年評比優異的才可以升遷,這優異可不是年年都有的,最多也就是幾年獲得一次就是了,所以說五十年能到總督的位子算是差不多了,大多數的人基本上都是選擇的這個,因為可以好好的嘗一下有權利的好處了,下面百事萬人呢。
第二種就是選擇進入大戶人家充當幕僚了,就好像是總督府一樣,就有三十多個幕僚的,他們都負責自己手裡的一塊,一個行省上億的人,總督不可能會關注那麼多的,所以總督府裡的幕僚就開始幫助總督管理這樣那樣的事情了,開始的時候也就是讓他們出出主意而已,可是隨著後來總督也需要休息,這大大小小的事情就是他們的了,總督每年給他們的俸祿都是過萬兩銀子的,他們的日子也是過的很好的,除了沒有朝廷上的那個稱呼,他們可是比一般的縣令要好很多了,當總督要調走的時候,一部分會跟著總督繼續的走的,但是另外一部分年紀大的,或者說身體不好的,也會選擇留下的,總督一般都會給他們安排好的,這至少都要比縣令的位子高了,不能讓人家白白的在這裡混的,所以說他們的日子也是不錯的,就算是現在出來當官了,也要比那些直接混縣令的人日子過的要好的,畢竟他們的人脈關係在這裡呢,那總督要是高升上去的話,這裡的人多少的都要給面子的,當然了,也有那倒黴的,總督被罷官了,他們的進士功名也可能會被直接的拉下來的,這個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這兩種都可以說是不錯的選擇了,但是除了這兩種還有第三種的選擇的,那就是要繼續的讀書了,當然了,這也是有規定的,這一條路呢也可以說是最有前途的,但是也算是最清貧的,他們要參加五年一次的殿試,那也就是說現在就要啟程前往京城了,在去京城的路上他們必須要好好的讀書的,每天在馬車裡趕路都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了,更加的不要說讀書了。雖然地方官員會負責他們的吃喝問題,而且家裡的吃喝也給管著。可是這路上的這一兩年的時間可真是不怎麼好過的,很多進士都是因為受不了這個路途的遙遠而直接就在路上放棄了,他們回去以後一個個的又開始走前面的兩條道路,可是這個時候已經是跟以前的時候不一樣了,很多人都知道他們是受不了去京城路上的勞苦才一個個的回來的。對於這樣的人,雖然他們的嘴上不會說什麼,但是心裡多少的還是有點看不起的,也會安排個職位給他們,但是已經丟掉了以前的那個機會了,也沒有人在心裡看重他們的。
王全泰的家裡人這個時候也不給他意見了,在他們看來王全泰的選擇都是對的,從他結婚的事情上都能看的出來的。家裡的人其實都想他能選擇第一個的,因為那樣王全泰就是縣令了,他們也可以跟著王全泰到那邊去居住的,自己的哥哥當縣令,自己在這裡混的那得多麼的舒服呢。
不過他們也想到了,要是當年哥哥娶了現在的那些富商家裡的媳婦的話,這好評也就沒有了,當初的那個事情他們都記得很清楚的。哥哥可是讀書人,比他們這些人都有腦子呢,一個個的也就不說什麼了。他們跟王全泰當年二十幾年的兄弟了,對於這個哥哥還是瞭解的,估計會選進京的這個道路了,雖然是艱難了一點,但是他們也都能理解的,而且一個個的想到要是殿試下來。那就是狀元了,只是整個帝國的進士們都有資格過去的,雖然是去的也就是百分之一而已,可人數畢竟是不少的,都說是有幾萬人呢,這幾萬人裡也就有幾十個人而已,哥哥可以麼?他們從來是沒有懷疑過自己哥哥的能力的,但是想要在帝國這個巨大的舞臺上施展一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