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1 / 4)

小說:黑幫老大的一天 作者:白寒

斯蒂芬?J。杜伯納(Stephen )

我認為素德?文卡特斯有著兩種與生俱來的怪癖:發育過盛的好奇心和發育不足的恐懼感。

還能怎麼介紹他?就像無數人一樣,他在某年秋天進入了研究生院,被他的教授分派做一點研究。這一研究碰巧讓他去了全美最為糟糕的黑人區之一,芝加哥的羅伯特?泰勒之家(Robert Taylor Homes)。但是在他的研究早期,拜他那古怪的好奇心之賜,同時又由於在被武裝毒品黑幫劫持為人質的時候,不為我們大多數人所有的那種常識性恐懼所束縛,所以他會不斷地回去,以求瞭解更多。

幾年前,我為了與經濟學家斯蒂夫?列維特(Steve Levitt)合寫一部著作——《魔鬼經濟學》(Freakonomics)——而在訪談中遇到了文卡特斯。文卡特斯曾經與列維特合作寫過數篇關於毒品經濟的經濟學論文。那些論文當然都很有趣,但是文卡特斯自己又為我們呈現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迷人故事。他聲調柔和,話語簡潔,並不會主動提供太多資訊。但是每當你問他某個問題,都會像從舊壁毯上抽出一個線頭:整件事情會被抽絲剝繭般講述出來,跌落到你的腳下。故事連著故事,點綴著珍寶般的細節以及難得一見的內幕:對街區進行恐怖統治的流氓警察,窮困家庭賴以謀生的豆腐渣工程,以及文卡特斯自己以黑幫老大的身份度過的那一天。

儘管我們在《魔鬼經濟學》中提到了文卡特斯(那是許多讀者最喜歡的部分),卻並未花篇幅來講述這些故事。值得稱讚的是,他已經完成了這本出色的著作,詳細講述了他所有的冒險和不幸遭遇。他所講的故事,遠比小說更離奇,更有力,也更為震撼人心和有趣。在其中,他為一種街區描繪了一幅獨特的肖像;而在其他所有的表達中,這種街區都被大大誤傳了。像我這樣的新聞記者,可能會在這類街區待上一週或一個月,甚至一年。絕大多數的社會學家以及社會改良家都只願意在三尺之外展開工作。但是文卡特斯身體力行地在此街區中生活了將近十年。他帶去了局外人的視角,帶回了局內人的切身感受。許多關於貧困人口的著作,都傾向於把生計、呼吸、笑語、掙扎、情慾,把道德人都簡化為受到隱性力量擠壓的愚民。本書恰恰相反。它描述了毒販、租戶領袖、*、父母、非法商販、警察以及文卡特斯自己是如何在簡陋的物質條件下,日復一日、一個子兒又一個子兒地努力創造著一種好的生活。

我對文卡特斯有多喜歡和崇拜,不想成為他的家庭一員的願望就有多強烈:他的無所畏懼實在太讓人擔心了。我也同樣不想成為他的研究物件,因為他的好奇心必定會讓人疲憊不堪。但是我非常非常開心能夠成為文卡特斯作品的第一批讀者,因為這本書和他本人一樣非同凡響。

前言

清晨七點,我在一個毒品窩點醒來。這是羅伯特?泰勒之家地區2301號大樓的1603室。1603室被稱為“樓頂”,因為人人都知道可以在那裡得到的興奮度高到要命,甚至比大樓真正的樓頂還要高。

睜開眼睛,我看到了二十多個橫七豎八躺著的人,大多數是男性,睡在沙發上或者地板上,沒有一個人是住在這間公寓裡的。牆壁斑駁,蟑螂爬過漆布地毯。前一晚的活動——吸毒、酗酒、*、嘔吐——一直持續到凌晨兩點。到那時為止,不省人事的人數超過了清醒的人數——在那些仍清醒的傢伙中,也幾乎沒人還有現金再來買一劑快克可卡因了。所以在當時,“黑暗之王”發現繼續銷售的希望渺茫,就打烊歇業了。

我又在地板上睡了過去。我不是為毒品來的,我另有所圖。我當時是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為了我的研究,我必須要和“黑暗之王”——本地的販毒黑幫——打交道。

陽光從“樓頂”的門口照射進來,把我喚醒(門板早就不見了)。我從另外一個浪蕩子身上爬過,下樓到了十層。這是巴頓(Patton)一家住的地方。在我的研究期間,我認識了巴頓一家——應該說,這一家人都是守法良民。他們對我很好,幾乎就把我當兒子了。我跟巴頓媽媽說早安,她正在給她的老公鮑普斯(Pops)做早餐。鮑普斯年屆七十,是一位已經退休的工廠工人。我洗了把臉,抓了一片玉米餅,出了門,走進了一個微風習習,清爽宜人的三月清晨。

不過是黑人區的又一天。

不過是作為旁觀者從內部觀察生活的又一天。這就是本書的內容。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書首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