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幹孫女兒(1 / 2)

小說:沐蘭辭 作者:亦函

於氏覺出兒子鬆動了,往國公府跑得愈發勤快。府裡的下人無有不知她打什麼主意的,俱在背後嗤一句“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還有些旁人拐彎抹角地打聽,透出想入贅的意思,要麼是破落戶,要麼是吃喝嫖賭、不事勞作之徒。大家心裡都清楚,安老太君無論如何都不會將解家唯一的血脈許給這種人,是以也沒有人多事地報給安老太君知道。

一眨眼便到了觀蓮節,因是水宴,要到晚上才開席,沐蘭頭午依舊去了學裡。吃過午飯小睡半個時辰,起來之後才開始梳妝。

這回赴宴亦有相親的那層意思在,雖然安老太君並未想著這一時半刻就給沐蘭定下親事,可常夫人勞心勞力地幫著操持一回,面兒上功夫總要做足了,是以早早吩咐下去給沐蘭裁衣裳打首飾。

沐蘭前幾回出門衣著都很素淡,這一回便著意往明豔裡打扮。上面是紅色窄袖短衫,下面是一十二幅的織金湘妃裙。因著天兒熱,也不配那寬腰帶,只在裁高的腰際線搭一串垂珠長鏈。盤了高髻,頭上的簪釵,耳上的墜子,腕上的手串,俱是一整套嵌南珠的蓮花頭首飾。

她生得大方,淺色豔色在她身上俱都出挑,紅色尤其壓得住。這一身穿戴起來,端的是端莊大氣,華貴逼人,連安老太君瞧見都點頭說了一聲“好”。

常家這回宴請的賓客眾多,便不在府中操辦,而是在城外的莊子裡。這莊子是聖上登基之後賜下的,位於芙蓉河上游,依山而建,景色十分秀麗。

芙蓉河原本不叫這個名字,只因每年觀蓮節都有無數的人於河中泛舟放荷燈,人們便改稱之為芙蓉河,舊名倒叫淡忘了。常家的莊子以芙蓉河為源,引活水入內,掘渠圍塘,種荷蓄魚,修假山鑿噴泉,將這裡變成了消夏避暑的絕好去處。

莊子離城算不得遠,坐車也就不到半個時辰的路程,騎馬還更快些。沐蘭一路上遇著不少同她一樣前去赴宴的人,見是國公府的車馬,俱都避讓一番。

趙重華這一回倒是早早地來了,到處都在議論沐蘭要招贅的事情,她不耐聽,便同常夫人的大兒媳一道在門口迎客。遠遠地瞧見沐蘭攙著安老太君過來,便三步並作兩步奔過去。

問過好,趁安老太君同常大少夫人寒暄的空兒,貼著沐蘭小聲提醒她道:“你可得留神了,裡頭多的是長嘴嚼舌的。”

沐蘭不用問也能猜得到那些長嘴的人嚼的是什麼,衝趙重華笑一笑,“叫她們說去,還能少塊肉不成?”

“你倒是想得開。”趙重華嘆了口氣,見安老太君已經由下人引著往裡頭去了,便將後面的話嚥了回去。

一邁進水閣,沐蘭便覺出異樣了,原本還言笑晏晏,熱熱鬧鬧,因她的到來氣氛有了一瞬的僵滯。幾十上百道目光齊刷刷地凝聚在她的身上,持得住還能繼續談笑如常,持不住的,面上或多或少都帶出幾分同情之色。更有甚者拿了探究的眼神兒打量她,好像她要招贅,就有什麼見不得人的缺陷似的。

她總算明白趙重華為何特地跑到門口去提醒她了,十幾歲的小姑娘最是好面兒的時候,但凡臉皮薄些嫩些,都受不住這個。好在她臉皮夠厚,扶著安老太君面不改色地走進去。

常夫人瞧在眼裡,心下對她更添了幾分欣賞。起身迎過來,彼此廝見過,便拉著她的手誇讚道:“越來越標誌了!”

等沐蘭含笑說一句“常夫人過獎了”,又轉向安老太君嘆道,“我都是年過半百的人了,連個承歡膝下的孫輩也無。每回瞧見像沐蘭這樣可人疼的女孩兒,我都巴不得搶了來,當成自個兒的孫女兒。”

安老太君哪兒還聽不出她的意思,立時笑道:“常夫人若不嫌棄,便認了她做幹孫女兒罷。”

“當真?”常夫人面露欣喜之色,一把摟過沐蘭,“哎喲喲,那我可是賺到了,白白得了一個又標誌又懂事的大孫女兒。”

沐蘭知道常夫人這是給她做臉呢,忙叫了一聲“祖母”,把常夫人喜得眉開眼笑,當下便從腕上擼下一對嵌藍寶的寬邊赤金鐲子,說是先拿了這個當認親禮,改日再設宴,將家裡的人正式介紹給她。

有那知機的,緊跟著說些恭喜的話兒。別個見常夫人這般行事,也都將面上的同情和探究悄悄斂去幾分。

沐蘭陪安老太君和常夫人坐得一刻,便與趙重華牽了手往後頭的女孩兒堆裡去。李溪和黃黎瞧見了從別桌挪過來,同她們坐在一處。夏至的時候互贈過香囊扇子,這陣子也時常通訊,幾個已經十分熟絡了。

李溪是安靜寡言的性子,黃黎卻是個活潑的,坐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