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章 無奈之選(1 / 2)

小說:沐蘭辭 作者:亦函

真要說起來,裴家的這個女兒並不是十分合適的皇后人選。薛遼當初會立她為後,也並不像大多數人以為的那樣,是因裴皇后的容貌與已故太子妃有幾分相似。

已故太子妃解氏賢德貞烈,雍容大度,更為他育有兩兒一女。在他心目中,解氏是完美無缺的,這天底下亦沒有哪個女人能比得上解氏。

他並非貪圖顏色的昏君淫主,又怎會只憑外表選立皇后?

立裴家女兒為後,其實是一個無奈的選擇。

在遭到圈禁的那十年間,暗中幫扶襄助他的人不在少數。沒有這些人,他根本活不到重見天日的那一刻。

也許在暗中幫扶他的時候,這些人並無太多私慾,一心只考慮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隨著他登基為帝,他們想法也跟著多了起來。個個以開朝功臣自居,只是為官做宰已無法滿足他們的慾望,官職稍小一些的想做大,官職大一些的想集權,三閣六部的更是野心勃勃,連他這皇帝都想捏在手心裡。

他們的理由很是冠冕堂皇,說這是輔君監國,免得他重蹈覆轍,走上先帝的老路,將大晉推向萬劫不復的境地。

他們“輔君監國”的主要手段,就是往他身邊送女人,皇后的位子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他們的必爭之地。每一個都想要,每一個都千方百計要送了自家的女兒進中宮。打著先掌管後廷,再透過後廷涉入朝政,控制他這一國之君的算盤。

他曾以先帝駕崩不足一年,要為先帝守孝為由推脫,不肯馬上立後。那些重臣便搬出許多大道理,說什麼守孝固然應該,然聖上乃一國之君,凡事都要以江山為重。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方能治國,如今後位空虛,無人為聖上打理後宮,聖上豈能安心治國?

還說什麼立後與守孝並不衝突,臣等相信聖上絕非沉迷酒色的昏聵之君,必然能夠做到兩者兼顧。希望聖上儘快確立皇后人選,以安臣民之心,云云。

他只有一張嘴,怎辯得過那群動輒拿江山黎民說事兒的大臣?無奈之下,只得同意立後。可要立哪一家的女兒為後,又成了一個令人頭疼的難題。

他初登帝位,根基未穩,最怕的不是朝臣們結黨,甭管他們分成幾派,只要他們勢力均衡,能夠相互牽制,他便可以利用他們之間的爭鬥,坐收一份漁翁之利。一旦這個平衡被打破,叫其中的某股勢力一家獨大,那才是最可怕的。

是以皇后絕不能出自這幾個派勢的朝臣家中,否則就等於他這皇帝公然站了隊,送給某股勢力一家獨大的天賜良機。

裴之煥父子二人跟那些從一開始扶助他的朝臣不一樣,先帝在時,他們對先帝可是忠心耿耿的。眼見先帝不行了,也不知從哪兒得到他即將起復的訊息,抓住時機賣了一個不小的功勞給他。自此搖身一變,成為他的追隨之臣。

那些從一開始襄助他的人自認功高齊天,根本不屑與裴之煥父子這種見風使舵、善於鑽營的卑鄙小人為伍。而裴之煥父子天生擅長且只擅長在夾縫之中生存,亦不願與人結黨。也不知聰明還是盲目,他們只忠誠於位置最高的那個人,不管那個人是否實權在握。

薛遼正是看中他們不與人結黨這一點,才動了立裴家女兒為後的心思。也是上天有助,這裴家女兒的容貌與已故太子妃有些相似,恰好給了他一個很好的理由和契機。

太子妃是解家女兒,又是為維護解家和他的聲譽而死,他難忘太子妃,執意要尋一個容貌相近的女子立為皇后,朝臣們也不好太過說三道四。

說白了,他能夠將裴家女兒勉強抬上後位,一是打了痴情牌,二是利用了朝臣們對已故太子妃的稱道,更利用瞭解家依舊留存於世間的威信。否則光是裴家女兒的出身和資質,就足夠那些肱骨重臣拿來作為反對立後的理由了。

他寵愛裴皇后,也是為了告訴那些朝臣,他對自個兒選的這個皇后十分滿意。

在做表面文章的同時,他也希望這個皇后能夠名副其實,擔負起打理後宮,幫他解除後顧之憂的責任,真正成為他背後的支撐者。

有些話他不好明說,裴皇后雖算得聰慧,可還達不到一點即透的程度。坐上皇后的位子,不知勤勉上進也就罷了,還仗恃他的寵愛張狂起來,實在令他失望又著急。

想尋一個通透的人教導教導她,又苦於沒有合適的人選。

宮中資歷最長的當屬在宗正院陪伴他十年的朱賢妃,朱賢妃雖不及已故太子妃賢德大度,可也知矩守禮。起初他不是沒有動過立朱氏為後的念頭,卻遭到朝臣的強烈反對。

朱氏的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